醒着的梦呓——恶善之悟 帛书《德道经》曰:天下既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生;众庶若晓善之为善,不善斯显。悟美恶善否之辨,乃老子洞彻物本无界,人强为分野; 庄子观鱼知乐,察鸢飞天阔,本无优劣之判,岂有高下之悬?西施浣纱,鱼沉雁落,时人皆誉其美;东施效颦,邻人皆走,世便谓其丑。 然溪畔之石,或圆或方,非圆为美而方为恶;山间之木,或直或曲,非直为善而曲为不善。此乃人心设标,妄分泾渭;非物之本然,自有等差。 今观俗世,标签盛行:以 “精致” 为美,则 “质朴” 成鄙;以 “利他” 为善,则 “自守” 成愆。直播间里,滤镜造 “完美人设”,失却本真;社交场上,道德绑 “圣人标准”,徒增忧煎。 若循老子之智,弃刻意之辨,视网红之姿与农人之容无二致,观企业家之捐与布衣之善无差肩,则心无执滞,境自旷远。 故知美恶同源,善否同根,非物有别,乃人有偏。愿效古贤,破二元之囿,守本真之念:见花则赏其艳,见草亦怜其鲜;遇善则赞其德,遇常亦敬其谦。如此,则物我两忘,天人合一,庶几近老子 “不言之教”,得自然之全焉。 七律——善恶之辩 帛书启智辨幽玄,美恶相生善亦牵。 西子浣纱称绝色,东施学步惹嗤愆。 屏间滤镜遮真貌,世上绳规困俗贤。 若解老聃无界意,花鲜草嫩共成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