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国学苑

白鹭国学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贵州老高

[散文] 学习宗族文化笔记之一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7 0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看待高氏“三碑铭”学习宗族文化笔记之连载十一
高致贤
前言:自古稀之年以来,我参与了一些研究族谱之类的宗族文化活动,学到一些相关知识,懵里懵懂地写了一些有关帖子。开始还以为自己学懂了,多是盲从。进入耄年才感到老来出家的艰辛与自己知识之浅薄,故决定从网上搜索和谱书中寻找教材,从零开始学习宗文化,并将学习笔记这个丑媳妇公诸于公婆面前,敬请老师们批改与赐教,谢谢我采用教材的所有作者老师!
题解:什么叫“三碑铭”?在学习交流中,有人谈到:
总世系表中崇文先世是根据《高行晖墓志》、《高冏墓志》和《南平郡王高崇文神道碑》三碑铭互相印证编制的。
由此可知三碑铭就是《高行晖墓志》、《高冏墓志》和《南平郡王高崇文神道碑》此三碑的铭文。到底此三碑铭是怎么说的?我们先来看看此三碑的原文(附后)吧。
一是高崇文的神道碑的内容,我在上一节(从古人的名字号看两位高崇文的“三不同”学习宗族文化笔记之十)已经做过专门讨论,这里不再赘述,有兴趣请看上一节。
二是《高行晖墓志》这里有两种版本:第一种版本是来自:高氏家谱网 → 高氏文化 → 高氏文墨 → 高氏墓志铭的《唐正仪大夫试怀州别驾高行晖墓志》(见附一)中,只字没有提到高崇文,这怎能作为高崇文先世的依据呢?
第二种版本是由高广伟提供的《唐代高行晖墓志唐赠户部尚书高府君墓志铭》(见附二)》。文中虽有“嗣子崇文,承公志业,缵公基绪,探黄石之秘术,得玄女之灵符,孝乃克家,忠以奉国”之语,但与皈仙派的高崇文联系不多。
两种版本比较,第一种版本有碑刻出土时间、碑刻大小、文字多少等具体记载,比第二种有说服力。不过既然出现两种版本,那就只有存疑待考,不能以某一种定论。大通谱总世系表只以第二种作为编制依据,说服乏力。
三是《唐代高冏墓志唐故海州司仓高君墓志铭》(见付三)高广伟提供。文中只字没有提到高崇文,以此作为皈仙派的高崇文的先世世系表的编制依据,令人费解!
这里作为学习作业上交,恳请宗亲批评,万望专家不吝赐教!
注:“高行晖墓志”两种和《高冏墓志》于后供参考、对照。“高崇文神道碑”前面说过,就不附了。
本次学习宗族文化笔记从2016年4月29日开始,到今天:2016年6月25日笔记发表结束,陆陆续续发表了11篇20000多字的作业笔记,偷师学艺,读了宗亲们的很多教材,并得到宗亲们的关怀和指导,这里一并致谢了!
2016.6.25.发于深圳
附一:本文来自:高氏家谱网 → 高氏文化 → 高氏文墨 → 高氏墓志铭
唐正仪大夫试怀州别驾高行晖墓志
        1965年出土于今宋庄镇大庞村东口外公路北侧,现收藏于首都博物馆。一盒,汉白玉制。志盖横纵皆93厘米,四边线刻十二生肖像,内纵刻玉柱体篆书题额四行,行三字,为:“唐赠户部尚书高府君墓志铭”;志底横纵均91厘米,正面纵刻小楷志文三十六行,满行三十五字,首题为:“唐故正议大夫、试怀州别驾、赐紫金鱼袋、赠户部尚书渤海高府君墓志铭并序”。文曰:
“唐正仪大夫、试怀州别驾、赐紫金鱼袋赠户部尚书渤海高府君墓志铭并序。”
“摄剑南、西川节度掌书记、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郑宗经纂。”
“朝议郎、行殿中侍御史箫祜书。”
“天之道刚柔相生,以档文化,而百物遂焉。人之道功德相承,以紹洪绪,而五福绥焉。动以乘时,息以弘庆。高氏,出于炎帝,自四岳至太公望,其奉姓吕。自太公至敬仲,以父字为族曰高。敬仲十代孙洪,光武时察孝廉,孝明时为渤海太守,乃系望族。洪十代孙孙隐,晋末避地幽州,为玄菟太守,爱处子孙。隐以雅致沉静,广怀远,唯名系郡中而志逸林下。积德垂裕,生北燕司空汶阳候庆。庆五代孙普,武兴王、豫州刺史、太宰,祥于齐使。太宰六代而生尚书,冠冕蝉联,功德代袭,明于传谱,不能备书。”
“公名行晖,字行晖,本郡之潞县人也。曾王父道,镇军大将军、试殿中监。王父艺,朝散大夫、试汴州长史、上柱国。父夔,朝请郎、试梁州司马、赠梁州都督、芳猷盛绩,无代无之。”
“公独以清德嗣大功,以福履钟后裔,蕴枰不耀,凝和自持,贞素合于道真,立诚荐处体要。自成童以及弱冠,心志不离。错综群言,赅祥百氏……”
(本文转载通州旅游网)[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10-17 17:18:11编辑过]
附二:唐代高行晖墓志

唐赠户部尚书高府君墓志铭

唐故正议大夫试怀州别驾赐紫金鱼袋赠户部尚书渤海高府君墓志铭并序 

摄剑南西川节度掌书记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郑宗经纂朝议郎行殿中侍御史萧祜书

天之道,刚柔相生,以播元化,而百物遂焉;人之道,功德相承,以绍洪绪,而五福绥焉。动以乘时,息以弘庆。高氏出于炎帝,自四岳至太公,从其封姓曰吕。自太公至敬仲,以父字为族曰高。敬仲十代孙洪,光武时举孝廉,孝明时为渤海太守。乃系族望。洪十代孙隐,晋末避地幽州,为玄菟太守。爰处子孙。隐以雅志沉静,旷怀疏远,虽名系郡中,而志逸林下,积德垂裕,生北燕司空汶阳侯庆。庆五代孙普,武兴王、豫州刺史、太宰,详于齐史。太宰六代而生尚书。冠冕蝉联,勋德代袭,明于传谱,不能备书。

公名行晖,字行晖,本郡之潞县人也。曾王父道,镇军大将军、试殿中监;王父艺,朝散大大、试汴州长史、上柱国;父夔,朝请郎、试粱州司马、赠梁州都督;芳猷盛绩,无代无之。公独以清德嗣大功,以福履锺后裔。蕴粹不曜,凝和自持。贞素合于道真,立诚存乎体要。自成童以及弱冠,心志不尤,错综群言,赅详百氏。于礼义,敦恪慎之敬,利用叶中;于政埋,敷惠爱之仁,辫析不惑;于节行,秉直谅之操,执心孝慈。其所探赜,皆提其纲目,举其梗概。不搜章摘句以汩其性,不拘理执谊以蔽其心。明乎变通,无所凝滞。天宝季年,四方大同,万邦高庶,公乃酌损益之自,穷否泰所因,置心韬钤,俟膺时用。无何,祸生于宠,虏犯王畿,銮辂次于巴庸,戎马饮于河洛。公才实济代,道可经邦,辟书交于丘园,轩冕驰于邑里。起家拜正议大夫,试怀州别驾,仍加金印紫绶。恩深赐盖,礼重题舆。播歌谣于海沂,息涂炭于冀土。类公之政,无以尚焉。呜呼!顿逸足于修途,屈长算于短晷。以乾元二年十二月二日寝疾,终于怀之官舍,享龄六十九。

夫人汝南袁氏,淑哲光乎妇道,令懿归于德门。执组训以备劳,采苹藻以洁祭。作范中壶,仪刑外姻。以大历元年七月廿九日终于幽州平朔里之私第,享龄七十二。

夫才生于代而道屈于时,命也;德修于身而庆垂于后,理也。嗣子崇文,承公志业,缵公基绪,探黄石之秘术,得玄女之灵符,孝乃克家,忠以奉国。自台丞亚相,再为尚书,一为司空,三拥旄钺,析珪受豚,封茅裂土,名芳竹帛,功勒鼎彝。干祸乱以机权,镇风俗以易简。封食斯重,孝敬自中。遂灼元龟,筮灵蓍,日辰叶兆,窀穸方启。以元和二年岁在丁亥十一月朔日甲申归祔于潞县高义乡庞村之原。封树合礼,晗禭称家,丰不逾制,俭而中度。外备哀荣之道,内尽人子之心。既而孝通于明神,情感于君上。先期五月,制命褒荣。其诏曰:委珠提剑,追祟喉舌之司;象服鱼轩,永贲松楸之穸。赠府君以户部尚书,夫人以汝南郡太夫人。仍敕王人护事,本部备礼,太府赙帛,司常具仪。玄潭及于漏泉,天光照于重壤。惟国家孝理,以弘令典;惟南平孝心,以昭令名。

自禹作司空,四岳佐理,代著勋伐,继登侯王。公九代祖为司空,今南平王复为司空。君子谓高氏能世其官,忠孝之至也。以小子获参府事,久迹词林,俾书松铭之诚,以虞陵谷之变。敢扬休烈,无媿直词。铭曰:
幽陵之阳,松柏苍苍。岭属岗联,龙盘凤翔。势拔坤元,气凌混茫。爰卜佳城,肇启玄堂。宅幽以宁,庆祚新皇。惟公贞懿,庆祚斯至。克生元臣,承家守嗣。干不庭方,激忠以义。制胜行权,全师用智。袄沴既涤,君臣乃位。帝赠尚书,地官之仪。载锡司空,绥章淑旂。玉节金铙,作镇坤维。董戎以威,阜俗以慈。百禄是跻,百斤攸宜。蒸蒸孝思,载感霜露。乃乩卜筮,重营封树。奠祀有秩,衣衾有数。礼物惟错,日时合度。令德伊何,流芳来祚。

附三:唐代高冏墓志

唐故海州司仓高君墓志铭

公讳冏,字孝明,渤海蓧人也。若夫疏爵分畴,营丘表兴王之德;因字命氏,天齐著上相之功。垂裕无疆,通贤接武,余庆不已,人英代及。派流师以皇极,鸿澜盛于乐推。固以凝绩图,腾芳缃史。曾祖归义,家承阀阅,禀气英灵,允武允文,多材多艺,魏龙骧将军、中散大夫、西征大都督、河州诸军事、河州刺史;分麾阃外,褰帷方牧,韬戈导德,委质策功,赠使持节、侍中、骠骑大将军、雍州诸军事、雍州刺史、司徒公,谥曰孝贞,礼也。祖普,利见大人,连枝霄极,栋干雄杰,沉机清晤。齐给事、侍中、武卫大将军、河阳道行台尚书、豫州刺史、左仆射、特进、尚书令、司空公、司徒公、武兴郡王;运属泰终,时逢革命,不从夏癸,遂祖商箕,去齐北辞,入周西仕,降授上开府仪同大将军、赠永郢豫三州刺史。父瑗,地居杞宋,器洽珪璋,早附翼鳞,夙腰青紫。隋左亲侍、渭州鄣县令、木工监、朝请大夫、涪陵郡通守;每于抚莅,必协所宜,妙体随时,达于从政。公门唯将相,器谐文武,安排乐道,造次必仁,高尚福谦,遂安卑位。自皇朝初,武德五年已来,历任东楚州之山阳,西楚州之盱眙,邓州之新城,□州之宜禄,黄州之麻城等五县丞,又除云骑、飞骑二尉。永徽三年,转任海州司仓。

公风素俭约,至性恩慈。在疚之年,过毁沉痼;摄官之日,好拯殷忧。春秋六十有一,以永徽四年岁次癸丑五月辛亥朔十日庚申,卒于海州之公第。权殡于海州朐山里。息同轸、仁表等,攀号罔极,泣血涟洏,用启横涂,言旋洛邑。永徽六年岁次乙卯二月辛丑朔廿日庚申,葬于北芒原度墎村南三里,与兄同域,龟筮协□,相兆袭吉,恐藏舟非固,煞简易销,不议滕公之坟,莫知樗里之□。乃为铭曰:

瀰瀰长澜,岩岩峻崿,人物所起,邦族之作。本枝郁映,光华□洛。属运在田,逢时或跃。笃生中散,载诞武兴。翼□之大,攀齐□□。继体朝请,剖竹涪陵。琳琅迭袭,朱紫相仍。矫矫君子,其仪不忒,安命乐天,依仁怀德。图南未既,中霄坠翼,隙驹已往,逝川不息。□凉蒿里,莽苍佳城,龙轜薤露,哀咽涕零。坟余宿草,□□□□。

    □□恐见日丽无识,勒幽础以存名。
(录自周绍良主编《唐代墓志汇编》及其续集)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9 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读者上帝的关爱
学习宗族文化笔记之十一
高致贤
编后:我自2016.4.29.开始重新学习宗族文化以来,先后将学习笔记之一到之十一的作业陆续连载,得到不少读者批改与赐教,例如高孝祖宗亲题为:《学习氏族谱牒文化心得与宗亲交流》(附后)的评语,说得有道理,也表达了一种认识。当本次学习作业(笔记)告一段落的时候,除了再次感谢我采用其教材的所有作者老师外,还要深深地感谢我的读者上帝们!
为我批改作业的上帝很多,写评语的上帝不少,许多评语让我受益匪浅,除了我平时以“Q友评论荟萃之x”的连载发表的那些以外,恕我不能一一转载与大家分享!限于篇幅,这里转载高孝祖宗亲题为《学习氏族谱牒文化心得与宗亲交流》的评语与大家分享!
2016.7.20.于深圳发完
附:高孝祖《学习氏族谱牒文化心得与宗亲交流》
前几天,我看了玲萍女士转发了2014年的一篇老文稿,今天又看了致贤宗长首发的“学习宗族文化笔记之七、九、十”三篇QQ文帖,在QQ群里也常有青少年宗亲经常发讨论,我个人也以为,是真的到了要认真探研有关高姓家族【总世系表】的可信度和纠正谬误的必要时候了。
致贤宗长经厉过的情况,我也曾有过同样懵里懵懂的阶段,也和宗亲有过私聊,同感者颇多,今天我只说说四条个人见解:
①、【总世系表】的刊定决不可与史书资料拼凑含、混而成。理由是:明朝以前历朝历代皇室贵族家世,都是有“宗法”制度严格管控的,这是为了维护统治地位而设定的规章制度。因此,大宗、小宗族群区分严格。然官谱的断代、丁民的无谱、清代才有首修家谱成册传承,那么传至今日的民间族谱,要追溯始迁祖往上的世系源流,有可能做成、做好吗?正如著名历史学家谭其骧先生早在三十年代就著书认为“谱牒之不可靠者,官阶也、爵秩也,皇帝作之祖,名人作之宗也。而内地移民史所需求于谱牒者,则并不在乎此,在乎其族姓之何时自何地转徙而来。……一些家谱还有明显违反史学常识的记载,……只得依谱照录。读者在查阅本书时,一定要有存疑之心”。
②、世系代数的计算。据知是用本人出生年与先祖相距的年数,再用加权平均公约数推算而成的世系代数。我以为这是完全不符合客观逻辑的,计算出的世系代数也完全是错误的,它只会造成长幼辈分的无章和紊乱。理由是:宗亲们只要看看自家谱书,就不难得出结论。以常见的家谱为例,记载始迁祖较早的是1400年前后的明初年间,距今已六百来年,而始自一人的迁祖后裔子孙,至今派辈世次相差确有五至七代。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各代长、幼生年的叠差累积造成的。不容任何理由可以改变它。何况傒公距今已三千年了,应有五个六百年了,叠差累积相差的派辈世次可能就有二、三十代以上了,所以说,用加权平均公约数推算而定的世系代数是完全不可信和错误的。也因此,随意纠结的各种联宗合族(包括以先祖名讳)是绝对不可取的。它只会造成长幼辈分的紊乱无章,甚至会造成外迁宗亲追根溯源更难的可悲局面(如果因求形式统一,删除或改变了原支派辈字语)。
③、【总世系表】的编辑面市,是由某些“历史学者”对编修民间族谱从无亲身践行;更有某些“历史学者”为“创新”而独出心裁的可悲产物。理由是:【总世系表】它严重违背史、志、谱学的编纂常规;违心而论的以史藉为鉴,对民间家谱特有的编修模式全然不顾,对家谱序文的误读、或根本没读有关世系资料的谱序原文,自以为是酿成的。这里我摘要简介几套有学者推崇的家谱片段,就不难看出民间家谱世系的编写是受信息不畅、还要受顺应历史背景;民意诉求的独特性所制约,这也正是不能忽略民间族谱序言文稿的重要之所在。因此,在编制民间族谱世系源流表时,只能以始迁祖作为第一世祖往下续编,往上只能把始祖名讳载入谱册永存,以增氏族谱牒文化之辉煌,而不能做为与别个支系套挂、含混世次的错误依据。
一如:浙江1915年编修的《萧山东瓜沥高氏家谱》序文里就有说:“……第五世祖 大有公垦田瓜沥遂家焉,讫今竞成巨族,旧谱虽存,而百余年之久,无人续纂,几致昭穆失序,良可虑也,……恢宏前烈,而于敬宗睦族之谊,正名定分之经,颇讲求焉,谱中贤否不同,未敢胪列,后之览者,原心而追论之,某也真、某也伪、某也邪、某也正必有能辨之者,虽然愧南史矣。(‘南史’是个典故)”,
二如:2008年编修的《澧州高氏族谱》序文里就有说:“……甚哉,世代之遥遥也,如我高氏,自迁公来澧之由已屡言矣。公之前后诸祖,诸妣。或有坟茔而未立碑阡,或有碑阡而难分世系。如鲁鱼亥豕(念shǐ读‘始’音)、郭公夏五之讹(这是两句典故),不敢强解。谨将有无碑阡名目,一一登谱,不敢遗忘,以昭示后嗣云”。
三如:河南《新县高氏族谱》序文里就有说:“……仲祥公裔携江西高氏谱来阅之,则杂合天下古今高氏先贤,颠倒牵系,确指某某为靳水高氏所自出,而渤海太守以上略不溯其谬,戾不待辨矣……。”
四如:江西《皈仙高氏九修族谱》“历朝史断附后序” 序文中就有说:“……右世宝实录,历世既久,间有舞文(玩弄文字,曲解法律)吝刊者,妄欲废录,余甚恐也,后修谱者幸共宝惜族众,附纪。”等等。
难怪早有谱学专家指出:“我们后世子孙也不要去各述己见的任意注解,只论做为氏族谱牒文化认同就好了”的讲话。
④、过分强调要按所谓的【总世系表】追根溯源,是一种不顾客观事实的谬误,也是对传承氏族谱牒文化造成严重导向错误之所在。由此,酿成今天全国高姓《省谱》、《域名联谱》、《讳名大谱》、《联宗合谱》之风。最后敬望主编组织者慎重从事!免误后世子孙。
以上纯属个人肤浅的学习心得,只做互免而用。
高孝祖   2016.6.20晚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0-31 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看待族谱的内外世系表学习宗族文化笔记16则之十三
高致贤
前言:自古稀之年以来,我参与了一些研究族谱之类的宗族文化活动,学到一些相关知识,懵里懵懂地写了一些有关帖子。开始还以为自己学懂了,多是盲从。进入耄年才感到老来出家的艰辛与自己知识之浅薄,故决定从网上搜索和谱书中寻找教材,从零开始学习宗文化,并将学习笔记这个丑媳妇公诸于公婆面前,敬请老师们批改与赐教,谢谢我采用教材的所有作者老师!
本节提示:
1、什么叫内、外世系表?
2、为什么特别要重视内世系表?
我在前面的笔记之九中谈到:谱书世系表多分为“外世系表和内世系表”:“外世系”,即是从得姓始祖至谱尊始祖(或始迁祖)止;“内世系”则以支系始祖(或始迁祖)奉为一世祖之后。为了阅读方便,下面就以内、外世系表来叙述。
我们现在看到高姓的“外世系”多是以姜太公,或者高傒公为始祖,而后按一世、二世......的辈分顺序往后排列的。这种辈分顺序就没有依据。为什么?当时民间还没有谱牒,字辈也没有,怎么知道那排列中人的代际关系呢?此其一;
其二呢,虽然官方修谱可以上溯到先秦时代,但是清朝以前的谱牒都是皇宫贵族的,而在赵匡胤之前,皇宫贵族也没有字辈。那时候的谱书就是朝廷记录皇宫贵族的官位。皇位世袭制时的一个朝代内政,可以找到当朝皇族姓氏的辈分,可是,我国几千年的帝制,经过若干次的改朝换代,皇帝没有某个姓氏一当到底,被推翻的皇族没有人继续为官了,世系表的辈分就衔接不上了。
例如我们高姓,北齐是以高欢、高洋这样父子记史的,也只按当时朝廷以记史的需要,写上高姓当政的那几代。皇位不再之后,国史就只能记录其它朝代的高姓大官了。后面朝代的高姓大官与高欢支系没有辈分关系的记载,根本就确定不了他们之间的代际关系。我国有史以来,没有哪一个家族有一脉血缘传承至今的真实记载。那些“外世系表”又以什么依据来将后之来者接上前者的世系?由是观之,认为外世系表所记的“代际关系”是没有确切依据的,不可全信。
其三,有些人的“外世系表”是根据国史编制的。国史只记官衔不记字辈,宋朝以前皇家也没有字辈。可是,有的宗族现在全族谱的外世系表中的代际关系又是根据什么编制的?有制表人透露:他们按照史书记载相当一级的大官在位的先后顺序列名单,排顺序,史书也记载有血缘关系的,但是该姓的皇权结束,就不再记录其后代了。例如高欢家支依代记完之后,就在那个年代时段的史书中找一个高姓的大官接上,就这样编制成外世系表。由此可见,那些外世系表上的代际关系是没有依据的。现在新制外世系表的先祖部分的代际关系,纯属无稽之谈!
其四呢,我国历来的姓氏来源广泛而又复杂,仅我所知,周朝的周姓和吴姓就是同一个太公的子孙,以后的周、吴二姓,各又分出若干姓?或者又有多少外姓改为这两姓?我们大方县内的彝族高姓,就分别有阿纳公和绍禄公的后裔。所以,我们不能以外世系表的顺序来论一个姓氏的代际关系。
那么,以什么世系表来确定宗族的代际关系较为准确一些?民间族谱的内世系表。民间族谱的内世系表,除了那些有意傍名人抑或个别记错的以外,绝大多数的代际关系是可信的!
例如,我们从入黔始祖高明兴开始以下的内世系表中。到我是第十一世,我们这一支的,代代有碑记,绝对不会错。2005年修谱,各分支的代际关系也梳理清楚了,但也还有一部分漏谱的。明兴公以上的世系表属于“外世系”。此“外世系”的代际关系,我没有搞清楚,也搞不清楚!
这里要特别说明一点:高明兴与江西老谱上的高智璧是对接中的代换名!为修大方明兴公族谱,族人按以前的文字记载和口口相传,到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寻根,皈仙谱上没有找到高明兴。在江西宗亲的热情帮助下,在谱书上查到一位与高明兴同时段从泰和县迁出的高智璧下落不明,没有人去寻找过。这样,修谱时就以高明兴代换了高智璧。所以,我们是这样叙述的:江西谱名高智璧(入黔落业名高明兴)。高智璧的出生时间和离开泰和县的时间与高明兴不尽相同,只能算一个时段。如果以后有高智璧的后裔寻根与江西老谱对接上了,那么,我们还得再去寻找高明兴的来历。因此,高明兴是不是高智璧只能存疑,有待继续考察弄清的必要。这就是我只相信内世系表的实际体会!
我们编修明兴公支系族谱,绝对不是为了傍名人,而是寻根人员在江西老谱书上找不到高明兴的名字,而我们以前的文字记载和口口相传:“明兴公于明万历四十四年(曾记为四十二年),岁次丙辰年六月初六子时出生于江西吉安府泰和县。于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从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北沙岗高衡乡三十六都,小地名鹅颈大丘高家村大桥头率子出发,一路历经坎坷,终于迁至贵州大定府(今大方县)北门落业。”这才三百多年的事,我们费了不少功夫,还没有搞清楚,只好对接代换。
痛定思痛,痛何如斯?要将历经几千年,全国上千支系的历史代际关系搞清楚,简直是天方夜谭!所以,我们只能相信有文字记录的某个地方的始迁祖的内世系表记录的代际关系!
2016.10.8.于深圳补
简远海  : 明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筑大方城置大方州,十年废州置水西宣慰司,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宣慰使安坤叛,平叛之后。置大定府,意为已平安坤之乱,二十六年降大定府为州,雍正七年废州置大定府,1913年废府为大定县,1958年2月改大定县为大方县。即今贵州大方县。另还有金北京大定府、大定府开炉币以及小说、游戏中出现的大定府。高老,我引用此段文字,其目的在于对应你们的始迁祖搬迁至大方的那个记载,因是顺治年间迁来,当时不叫大定府。
贵州高致贤
贵州高致贤 回复 简远海 : 谢谢小简,你说得很对。估计老人们记录的时候已经是大定府了,我们引用时又没有认真分析对照历史,习惯性的照搬照抄过来。如果今天你不指出来,我们的族谱上还会照样糊里糊涂的继续这样表述下去。我谢谢你,我们的家族也谢谢你!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 0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家族-宗族-民族-国家-谱书
学习宗族文化笔记17则连载之十四
高致贤
前言:自古稀之年以来,我参与了一些研究族谱之类的宗族文化活动,学到一些相关知识,懵里懵懂地写了一些有关帖子。开始还以为自己学懂了,多是盲从。进入耄年才感到老来出家的艰辛与自己知识之浅薄,故决定从网上搜索和谱书中寻找教材,从零开始学习宗文化,并将学习笔记这个丑媳妇公诸于公婆面前,敬请老师们批改与赐教,谢谢我采用教材的所有作者老师!
本节提示:
1、什么叫家族?
2、家族、宗族、民族的关系与区别是什么?
3、如何看待统谱?
如果不是高福恒宗长提醒,我学习了好些年宗族文化,连最基本最核心的宗族一词的含义都没有搞清楚,作业都不及格,还奢谈什么研究?福恒宗长说:“古代的‘宗族’二字就是同血缘祖宗的宗人和同一面旗帜下战斗的族人的合称。宗族文化更多的是主张认同,入华夏则华夏之。”这里,福恒宗长已经讲清了宗与族的区别与联系。细品之后,不禁联想起“族”的形成与发展。
人类的出现并没有什么族,母系社会只有部落;进入父系社会之后,有了以父亲为长者的家,一个父亲的子女就成为一个小家族,这就是以血缘关系产生的族的基础单位。这种以血缘关系为依据的家族往后发展,就发展到祖父母的后代的大一些的家族,继续以曾祖父母的直系后裔家族。随着家族势力的发展壮大,某些家族成为某地或者某国的统治者,于是有赐姓的,有战败投降改跟胜利者姓的,有三代、五代之后改姓的等等姓氏变化,家族成员的姓氏、血缘关系也随之而发展变化,突破了家族的概念,于是,就出现了宗族。这就是福恒宗长说的同血缘祖宗的“宗人”和那些同姓但不同血缘的同在一个姓氏的旗帜下战斗的“族人”的联合体,就出现了宗族。一个姓氏中有很多宗族,也叫支系。若干宗族联合就形成了民族;因为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等方面的不同或者差异较大,又分为不同的民族,我国现在就有56个民族,各民族就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兄弟民族成员。这些民族组成了中国。家庭是家族的基因,宗族是家族的发展,宗族组合成民族,民族组成国家!
严格说来,我国现在已经不止56个民族了,但国家已经向外公布为56个民族,就不再增加了。比如我们贵州省大方县以前的南京人、穿青人、蔡家人,为什么称为“人”而不称为“族”呢?据说以前他们是汉族,后因政治、文化等种种环境条件的变化,他们被后来的统治者视为少数民族,受到歧视与压迫。文革结束后的改革开放新时期,国家开展了民族识别工作,大方县有些被称为“卢矮子”(音)的。经过识别,恢复为满族;以前姓余的汉族,返本归原为蒙古族。对于“南京人、穿青人、蔡家人”呢?政府承认他们解放前被当成少数民族歧视,但全国56个民族不再增加了,他们可以认同其他少数民族,享受少数民族待遇。于是南京人多认同白族,蔡家人有认同彝族的等等,说明民族也在发展变化之中。
综上所述,让我们回头看看,就知道谱书的根基在家谱,进而为宗谱,因为家与宗的后代都有血缘关系。宗族谱就有非血缘关系的“族”人加入了。这是我相信“内世系表”辈分的道理。至于什么全国性的“统谱”之类的外世系表,不过是一种宗族历史文化的集合,不能作为家族辈分关系的依据!
2016.11.1.于深圳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4 0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家谱具有国际意义
学习宗族文化笔记17则之十五
高致贤
前言:自古稀之年以来,我参与了一些研究族谱之类的宗族文化活动,学到一些相关知识,懵里懵懂地写了一些有关帖子。开始还以为自己学懂了,多是盲从。进入耄年才感到老来出家的艰辛与自己知识之浅薄,故决定从网上搜索和谱书中寻找教材,从零开始学习宗文化,并将学习笔记这个丑媳妇公诸于公婆面前,敬请老师们批改与赐教,谢谢我采用教材的所有作者老师!
本节提示:
1、外国有没有家谱?
2、家谱对于国家外交有没有作用?
宗族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谱书是宗族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那么,外国有没有家谱?回答是肯定的!
国外的家谱,他们叫做“family tree”,家族树,和我们的家谱基本是一样的。在外国,世系表不一定按照嫡系继承来列表,有时还将女王列在表内,比如英国、柬埔寨等国。人们通过绘制“家谱树”,记录家族成员的相互关系。家谱树是一种描绘家庭关系的树状结构图,树中的每个成员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家族起源、家族关系以及其他成员的基础信息。许多复杂的家谱树经常应用于医学、系谱学和社会工作当中,被称为基因家谱图。我们最常见到国外书面记载比较古老的谱系就是《圣经》中记载的耶稣基督的家谱。那就是以耶稣基督为中心,记录了生下耶稣的以色列历代先祖,从亚伯拉罕开始到马利亚为止。从亚伯拉罕到大卫,共有十四代;从大卫到迁至巴比伦的时候,也有十四代;从迁至巴比伦的时候到基督,又有十四代。又记录从耶稣生下的所有后裔,就是历世历代的基督徒。凡生耶稣的直系亲属名单都写在马太福音第一章;凡耶稣所生的后裔(即重生的基督徒),因为人数很多,圣经上写不下,都记在“生命册”上。把马太福音第一章与“生命册”加在一起,即生耶稣的人与耶稣所生的人合在一起,就是完整的耶稣基督的家谱。奥巴马的当选总统后,美国Ancestry网站上曝光了奥巴马的家族树,揭示其世系显示,奥巴马的身世和血统:他和佩林的共同祖先是曼彻斯特的一位牧师,与前任总统小布什是第11代表兄弟......
史载:《明史》记载了菲律宾苏禄三王与明朝皇帝朱棣互换国礼。三王向明帝“进金缕表文,献珍珠、宝石、玳瑁诸物”。朱棣以“印诰、袭冠带及鞍马、仪仗器物”还礼。苏禄使团在北京逗留27天,踏上归途。但使团行至山东德州时,东王巴都葛·叭哈剌突患急症,不幸病逝。明朝廷极为重视此事,命以“王礼”厚葬之,专门派员赴德州,为东王举行隆重葬礼。明朝廷在德州城北十二连城九江营的西南部择址建陵,朱棣亲自撰写悼文,“贤德芳名流播后世,与天地相悠久,虽死犹生”,拟谥号“恭定”。东王的长子都马含随后继承王位。东王的王妃葛木宁、次子安都鲁、三子温哈喇以及侍从10人还按中国习俗留居德州守墓3年。菲律宾籍苏禄王后裔到山东德州寻根祭祖。
日前。张召忠博文在曝光菲律宾铁腕总统的真实身份:“杜特尔特祖上是中国人,祖籍福建”。我国历史上的和亲外交不少,此不赘述。再想到一些具有华人血统的外国领导人。如《走近姜太公》一书述了韩国前总统卢泰愚于2000年6月18日曾经到过山东的长清和臨淄寻根拜祖和韩国卢姓也常到山东祭祖。泰国前总理他信和其妹妹英拉·西那瓦的祖籍广东省梅州市丰顺县塔下村,梅州客家人的第四代泰国华裔。
国外也一样,2002年,斯里兰卡政府官员及考古学家先后数次来到我国泉州,经过反复求证,确定许世吟哦是锡兰王子的后裔。也是她的家谱所记与我国《明史》记载相符:公元1459年(天顺3年),锡兰(今斯里兰卡)国王,派遣王子世利巴交喇惹担任使节,出使明朝,朝见明朝皇帝。但在要登船回国时,却得知国内发生政变,他于是取名字的第一个字“世”为中国姓,在泉州隐姓埋名繁衍下来。世家古墓区被当地文物考古发现后,准备进行清理保护,世家传人许世吟娥因担忧祖坟被破坏,打电话给文保部门公开了自己的身份:锡兰王子取“世”为姓隐居泉州,但传至某代时,因世家无男丁,便招了一位“许”姓男子入赘,从此,在泉州的这一支世家后人便姓“许世”。许世吟娥的身份经《泉州晚报》报导后,斯里兰卡政府极为重视。2002年,斯里兰卡政府官员及考古学家先后数次来到泉州,经过反复求证,确定许世吟哦正是锡兰王子的后裔。许世吟娥应斯里兰卡政府邀请“回家”寻根回中国后,于2003年9月主动将世氏族谱复印一份捐赠给当地的历史研究部门,方便专家研究锡兰王子及其后裔。她还通过各种管道,联系上各地的世氏族人,对照族谱,让海外的锡兰王子后裔认祖归宗,找到其家族根源。
具有华人血统的外国政要身上,有华人血统基因;他们的心灵,有中华的传统文化。他们对于中国情有独钟。这是一种内在之性情,内在之情,见到华人就会天然产生一种亲切感!这种亲切感在利益相关的时候就会表现出来。
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植根全体华人内心深处,是海内外同胞的“根”和“魂”,国外的华人华侨华裔也都是中华文化的传人。记得二十世纪末叶,东南亚某个国家的总统派人到中国寻根,结果在他们家族的老谱书上查到他的华侨祖人的出生年月日和乳名与他们在国外谱书记录相符合,于是到中国举行认祖仪式!谱书的详细内容是国史查不到的,最详细的方志也只能记下某次出海华人头目的名字,绝不会写到其出生年月日和乳名,唯有家谱才有这种详记,这就是家谱在外交方面的特殊作用。
有鉴于此,我以为,修好家谱,各姓氏可以联谊国内外宗亲,国家也可以运用宗族亲情于外交活动之中。这样,寻根问祖修家谱的社会作用就远远大于认宗亲的这个范围了!
2016.11.26.于深圳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6 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家谱国际性中的现实注意与深远意义
学习宗族文化笔记17则之十六
高致贤
前言:自古稀之年以来,我参与了一些研究族谱之类的宗族文化活动,学到一些相关知识,懵里懵懂地写了一些有关帖子。开始还以为自己学懂了,多是盲从。进入耄年才感到老来出家的艰辛与自己知识之浅薄,故决定从网上搜索和谱书中寻找教材,从零开始学习宗文化,并将学习笔记这个丑媳妇公诸于公婆面前,敬请老师们批改与赐教,谢谢我采用教材的所有作者老师!
本节提示:
1、家谱的国际性中有什么现实注意与深远意义?
我在上一节(学习笔记之十四)中谈到:“修好家谱,各姓氏可以联谊国内外宗亲,国家也可以运用宗族亲情于外交活动之中。这样,寻根问祖修家谱的社会作用就远远大于认宗亲的范围了”!这是整体而言,这里,我想具体谈一下家谱国际性中的现实注意与深远意义。
上一节中提到的韩国前总统卢泰愚、泰国前总理他信和其妹妹英拉·西那瓦、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的祖籍都在中国,生在中国的许世吟娥却是斯里兰卡的公主,这仅仅是部分国级政要,民众的类似情况很多,可见国与国之间的人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叉存在,而且这些交叉都是在比较封闭的朝代就形成的。国外的华侨、华裔多是华人下下南洋时代出国的经商、务工的,其中能够登上外国的国家最高领导地位者,凤毛麟角。这是历史。还有什么现实要注意的?
二十世纪末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到国外留学、经商、务工的华人很多,其中,取得外国国籍的也不少。我有个亲侄孙到国外留学,拿到学位后在外国就业,而后定居国外,我说,如果他不迁回中国定居的话,以后他就成了高家在那个国家那个地方这一支高姓人的始迁祖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类似这样的国外的华人始迁祖不少。他们生儿育女养子孙之后,又成了外国华人本姓的一个支系。于是,他们又要在外国新修家谱。但这些华人支系的根还是在中国。以后,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必然要到中国来。所以,我们现在新修家谱、族谱、宗谱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将那些而今在国外定居人员,即是某个支系的始迁祖的出生时间、地点、乳名、学名,在国内所读学校和从事过什么职业、何时何因出国,先后在国内外干过什么大事等等情况详细记录清楚,让他们的若干代的后裔来寻根问祖时,就能够在中国的谱书上查清他们那个支系的始迁祖的情况。这也是我们修谱深远意义的一部分基础。
我在上一节中还提到东南亚某个国家总统派人到我国寻根时,从他们家族的老谱书上,查到他们从中国出去的老祖人的出生地点、乳名等情况与他们在国外新修家谱的记录相符合,让他们确信无疑,实现顺利连宗族。说不定若干代人后,华人后裔当了某个国家的总统,他们派人回国寻根时,我们能够为他们找到文字依据,使他们心服口服,顺理成章地认祖归宗。
按常规修好家谱,现在出国定居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在新修家谱的时候不要忘记那些出国定居的族人,注意在家谱中比较详细地记下我们清楚的那些出国定居的族人情况,为以后这些华人、华侨的后裔寻根问祖留下详实的文字依据,这就是我们将修谱的现实意义与深远意义有机结合之所在!
2016.12.13.于深圳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白鹭国学苑 ( )

GMT+8, 2024-4-30 09:04 , Processed in 0.040622 second(s), 1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