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国学苑

白鹭国学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1027|回复: 1

[诗病医案] 诗病医案2:梨花雨(作者:乙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5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梨花雨》 新韵

作者:执古堂乙隆(私塾弟子)

梨花吐蕊正清明,好友同行去至诚。
偶落雨丝游客醉,离歌一曲有谁听?


午午点评:第二句白了,不像诗家语。而且作诗,能平水韵最好,口占或确实某个韵脚字舍不得换,要保持原貌,才不得已用新韵。

其实这里就听不属于八庚,它属九青。看诗句的意象延展来说,这里承接上一句游客醉。四句的功用分配,是前两句描景叙事,后两句议论抒情。起承的情绪专注,转句严格来说,仍然在描景,只是楔入了清明雨,是一个不着痕迹的埋伏。合句有谁听,看似在呼应清明雨,但有些破坏了整个意境。

感觉起承二句遣词流白,转句不够起伏跌宕,造成粘意,不开阔,合句又太跳脱出意境,离歌一词,原意理解为分别的叹息,这里应是比喻为死别吧,因为照应清明的大环境,所以有些偏离的感觉。绝句八法中,讨巧的莫过于两对仗,或者开篇对仗,后面抒议,对仗作法,杜甫尤为擅长,这也是他的特点之一。

遣词上,近体诗相对填词,要更严谨一些,怎样做到读起来含蓄,紧凑浓缩的意境,其实很简单,使用列锦手法。列锦,用在描景交代事由上,很合适,平铺直叙使用名词,排列,每一个词汇本就包罗多象,这样密密的排列,意象自然就纷呈了。

其实除了列锦,还有一个窍门就是改换词语的特性来使用。少用动词、助词、比如转折的语气那些,在对联、填词时候使用,很有冲淡,缓和的效果,在近体诗就不太讨巧,有时还会有兑水的感觉。不是说一刀切不能用,诗歌内在气脉足,雄浑大气需要一些这样的来衬托,该用也要用的。比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但使,不教,它们就起到了气脉烘托的效果。

绝句和律诗,比起来律诗更难写,因为绝句可进可退,自由选择要不要对仗,律诗是必须对仗的,而且四对分工明确。若说绝句是一出折子戏,律诗就是大戏全本,要交代的更多。而且本身就他人作品论事,第一尊重原貌,谈一些自己看法,或者建议一些局部改动的意见,原意要保持,原韵要保留,原体裁要保留,这是不成文的规定,尊重原作的角度出发。

细细回头看了看,交代了清明时间,交代了与友同行的事由,清明和醉,是相违的。梨花和清明并列,它们有照应的关系,梨花白,清明是悲伤的节日,无色素净的花和悲伤情绪吻合,加之有雨,就更为悲上加悲,醉从何来呢?当然这是直观的理解和想象。

允许有欣赏春季清明这个独特时候的风景,只是有点儿缺心眼儿的感觉,因为主题写清明,标题梨花是一个道具,所以没敢那么猜。再联系合句的意思,124句,是统一的,所以败笔在一个醉字,觉得该果敢换掉。

绝句分两部分,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对待来处理,不能全都一个手法,全在描绘,结果感觉就是在看幻灯片,读者会猜,作者究竟要表达什么?全在议论,不知道感叹从何而来,就会莫名其妙,感觉空洞,这也是绝句八法引导大家走出这样困境的窍门。在论坛书院版,有绝句八法的具体内容,记得上一回古风作业,好像是元宵节,我布置时候专门讲了这一个内容,并且列出了八法内容。近体诗,无论绝句还是律诗,它们都被划分为两部分,这跟填词双调是相同的做法。只是叫法不同,词似乎更好听,叫上片、下片,或者上阙、下阙。

============

原作 《梨花雨》 新韵

梨花吐蕊正清明,好友同行去至诚。
偶落雨丝游客醉,离歌一曲有谁听?

修改,平水韵
梨花胜雪向清明,结友驱车赴至诚。
薄雾山中逢细雨,天公一霎泪飞倾。

起句,改动原句吐蕊为胜雪,梨花白,开成一大片就像雪一样,因为还有春的寒气,因为照顾到清明的主旨。两个词语的区别,一个微景,一个全景。再往后面看,是外出,在途中,那么能看到梨花的状态,一定是全景,坐车无法看到花心。所以才这样改。

承句,好友同行,两个词语,打油可以,格律就淡了,因为太顺溜不够雅气,失了诗家语味道。所以浓缩了一下,换结友,其实驱车,应该属于废字,但为了保留原意,仅作局部的改动,去,改为赴,也出于诗家语的考虑。用平水韵的好处,结就是仄,要用新韵就算平了,所以遵循传统又捡了个便宜。

转句,除了前面提出的症结,也为了烘托和伏笔给合句,这样来设计,其实也没跳出描绘的框架,还可以再琢磨。
合句,弃用离歌的原构思,而承接转句的雨,这个重要的道具,达到统一的目的。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


对于韵种的选择,本来规定了近体诗可以平水韵新韵都是合律使用的,为什么要建议选择平水韵为先呢,其实常写诗的人就该摸到了窍门,其一是传承了古典文学的真味正脉,其二是有些古音可以在遣词造句上行一些方便。

我吧,自己作诗填词,习惯严格按照格律和词谱来,忽视可平可仄,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打造完美作品,放在何处都不怕被人诟病。在律诗里有个症结叫四平头,就是太随意的写法,钻可平可仄的空子,我不认为那是宽宥,反而是引导犯错的源头,自身过硬就绕过了。


阅读和写作的关系,我常常在课堂讲,二者之间的比例是非常悬殊的,不是固定的比例值,是因为人各有异。有些人记忆好领悟力强,又阅读对应的资料,效果就会显著一些,可能是1000:1。相对一些不够勤奋等原因的话,那就邪乎了,读几万字兴许才能写十来个字。尤其古典文学,对底蕴的讲究更苛求。那都是扎实的功底,长期的文化氛围熏陶。

遍阅丛书,对古典来说,有一些细的讲究。不讲宽,重在体会那种意境,文史不分家,名人名作,一定是更为优雅的环境积淀和熏陶,他们才能创作出来流芳传世的作品,经得起后世的考量鉴赏。

书法里对联也是重要的一种形式。书法作品里常见为对联,次之绝律。其实按照古典文学学习的顺序,第一步该是对联,为一切的基础,掌握了对课,后来的律诗也就不在话下了,第二才是近体诗,然后是词,曲,赋等等,当然还有大手笔的歌行吟等。古代的孩子们进私塾,先生就是叫背书,其实背的就是声律启蒙。这在论坛书院教材一栏里,我的老师董敏先生发布的。我们不说全背下来,能记住一部分就很了不得了。现在科技发达,不用背那么多,书到用时问度娘,很方便。对联基础就是六要素,搞懂了再结合声律启蒙,大胆去对,不怕人笑话,多练就有心得了。关于读书感觉只要专注静心去阅览基本就能记住,但状态着实难以把握。阅读要静心 不然就是做做样子了, 看不进去的。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7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白鹭国学苑 ( )

GMT+8, 2024-4-16 15:44 , Processed in 0.040941 second(s), 21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