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国学苑

白鹭国学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780|回复: 1

[杂文] 创作还是模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12 0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创作还是模仿》
——当下古体诗写作中的突出问题
文/王大训

创作还是模仿?这是当下古体诗词写作中,亟待澄清的重要理论问题,也是一个亟待矫正的方向性和实践性问题。

艺术的本质为创新,艺术的灵魂为个性,艺术的生命力为其唯一性、不可复制性、不可替代性。舍此,艺术就退化为匠术,艺术品就成为没有血肉和生命的制作,而不是创作。古往今来,艺术行当林林总总营营攘攘,真正有此见地的不是多数,而是少数,而能践行此道者则少之又少。书法是如此,绘画是如此,目前在中华文化复兴大背景下出现的古体诗词写作群体中,尤其如此。

古体诗词是中华辞章文化传统中绽放的奇葩,自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历经数千年而经久不衰,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在这一最为瑰丽的百花园中,竞才华,抒心怀,展风骨、绘情采,留给今人后人极其丰厚的文化遗产。面对这样丰厚而繁复的宝藏,今天的古体诗人词客该怎样进行自己的创作,或者说,他们正在以怎样的方式和理念进行自己的写作呢?约略而论之,目前有两种不同的理念和路径:其一,为创作派,其二,为模仿派。何以言之,何以如此呢?

我们知道,诗词创作必须做到“五有”:即有感、有情、有象、有境、有言。有感即是要有独特的感受,因感而发,因感而兴;有情即是有自已独有的情感、情性;有象,是指有唯我也是为我的意象,有境是指我所独具的个性情境。何为有言呢?此处之言指符号即词语,亦即与上述四有相契合吻合,对其予以准确而个性化的表现表达,或者说指称的文字词汇。我们知道,创作的过程是先有心动,次有心象,三有心语,四有词语。心动、心象是心生,也是创生,心语、词语是心出,前者是载物,后者是载具,前者是个性化的创新,后者是个性化的表达表现。也就是说,一切个体性创新性的作品,最后都要靠写在纸面上的文字即词汇词语来完成。这样,词语词汇就成了作品中最具通透性的载具,其所运载的无一例外的应是诗词家自己所独有的心动、心象、心语。因此,词语既成为透视作品的窗口,亦成为衡量创作还是模拟模仿的标志。

正因为如此,韩愈才提出“惟陈言务去”,杜甫才提出“语不惊人死不休”,贾岛才路逢韩车而“推敲”。何为“陈言”?既是前人别人用过了或者是用烂了的文字词语,也是指自己本人用过的用烂的文字词语。何为“务去”,务去就是不用,就是超越。这是非常高的标准,甚至可以说即令是天才,即令是名家也难以真正做到的创作要求。因为我们天天写,经常写,要超越别人的词语的确很难,要超越自己用熟的词语似乎更难。正因为如此,创新创作是难的。

而反观当下的古体诗词创作情形,能够得上是创新创作的作品实在是太少了,许多不仅仅是在袭用古人的形式,也在袭用古人的词汇词语及其意象情境,这在词作者中间更为普遍。当下有人将古代诗人词人作品中用过的词汇词语、美象美境,汇集成洋洋洒洒的数千言向大家推广,并公然发声说,所谓诗词家的写作,实际上即是在比拼运用这些词汇词语的功夫,写作诗词不过是在此数千字词中寻找合用者,以完成自己作品的拼接拼图而已。实际上,这既是模拟模仿派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们甘于因袭之写作态度和理念路径的坦诚声明。

汇集而成的这数千个汉字词语及其所涵有的意象、情境,好不好呢,很好,美不美呢,很美!但不要忘记,它们是古人前人反复用过的牙慧,反复表现的意象、语境,是韩愈极力主张要“务去”的“陈言”。因此,照此完成的作品,仅从表层或者说仅从词汇、词语的层面上看起来挺美的,也很雅致,但实际上词汇背后的意象、情境、感情感受却不是自己的,而是抄袭前人古人的,因此矫情就是其必然的内容,没有个性化的支撑、没有艺术的魂灵,就是其必然的归宿。以这样的理念、方法和路径写作诗词者,不是创作,而是模仿,以这样的理念、方法和路径而从事书法绘画者,得到的永远不是原创性的真本,而是赝品。

为什么我们当下的古体诗词作家,心甘情愿当一个这样的模仿者,而不愿做一个创新创作者呢?其实对大多数作者而言,不是意愿而是认识问题,是误入此道的未觉未识者,只要把理念和路径方法矫正过来,他们的创作就会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须知,模仿永远不会有大出息,模仿的再好,也只能是二流三流甚至是末流者。在演艺界经常看到一些模仿秀,古体诗词创作队伍中的模仿模拟者,与他们的情形和格调是一样的。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12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好!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白鹭国学苑 ( )

GMT+8, 2024-3-29 20:23 , Processed in 0.049176 second(s), 20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