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国学苑

白鹭国学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697|回复: 0

[散文] 被户籍歧视的年代里农民的那些事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27 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被户籍歧视的年代里农民的那些事儿
高致贤
鄙人高致贤,1937年二月出生于贵州省大定县中坝田的一个农民世家,从小牧牛、耕地,到1956年秋,已进入20岁的我了才以同等学力考取毕节师范学校初师部;1958年提前毕业由大方县文教局分配到瓢井区中心小学任教;1961年,县文教局保送我到毕节师范学校中师部带薪进修3年,1964年毕业回原单位工作;1966年初调大方县委宣传部,一直在县委县政府机关工作到1998年退休旅居深圳宅居,读读写写度春秋,今年已进入84虚岁。
几十年风风雨雨,经受过户籍农转非的考验,目睹户籍“农非转换”变化的怪现状及其引发的苦乐悲欢故事,见证了我国户籍分裂的全过程……
2020718日,微信上传出这样一条消息:76日执行户籍大变革:农村户口取消!”我不知道这条信息的真伪。但这条消却令我不禁想起几十年来,我亲历、亲见、亲闻的农村户口变换的起始和户籍歧视的故事。具体情况怎么样?请听我慢慢道来——
我的家乡解放时,我已快满13岁了。当时没有农业户籍(民间称为农村户口)和非农业户籍(民间称为城市户口)的区分。1953年我们当地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时,土改工作队员们请我去帮助他们填写查田评产、划成份等表册。当时的农村只划分为:地主(包括官僚地主和工商业兼地主)、富农(包括半地主式的富农)、中农(包括富裕中农、正中农和佃中农)、贫农、雇农。城市的资本家、店员、小商贩及工商业者只是职业区分,不是户籍区别;城市农村的户籍都一样。所以土改时,不少农村的地富分子为了逃避斗争,带着他们的子女潜逃到外地城市参加了工作,也还没有户籍要求……
那么,农业户籍和非农业户籍是什么时候划分的?具体时间我不知道,但我亲历了这个变化过程——
1956年我考取毕节师范学校初师,没有发录取通知书给个人,只在乡政府的公告栏贴了一张录取名单。8月下旬,我到高枧乡政府去办到毕师报到的手续,乡政府的萧杰秘书给我写了一个介绍信:兹介绍我乡考取贵校的高致贤同学前来报到入学,请于接洽办理……没有办迁移户口,就凭那张介绍信到学校报到注册入学了。
1958年,我们初师二年级和中师二年级的学生都提前毕业弥补各地教师队伍的缺额。这时,学校给我们分配回大方县的三十几个同学统开一张分配名单,由学校指定一个人带我们到大方县文教局报到,就算办完离校手续。也没有户籍迁移。我从县里分配到瓢井区中心小学任教,也是凭县文教局的一纸介绍信报到,也没有什么户籍迁移。学校安排我到区公所的食堂吃饭,吃上国家供应的口粮,我以为自己已经是非农业户籍了,心里十分高兴。实际上,那时候我还不是非农业户籍,只是自己不知道。为什么这样说呢?
到了“三年困难时期”,有饥饿农民想外出逃荒,没有粮票和公社的介绍信,逃出去也被作为流窜犯,由查获地武装押送回原籍劳动改造。于是,被押回原籍管制劳动的贫下中农说:我们还不如1958年以前逃出去的地主富农好。他们先逃出去,得了城市户口,有工作,领工资;有口粮供应,不饿饭。我们呢?……
这时候,农村户口遭到歧视已经明显化了!城市户口的购粮证被取消,改为农村户口就是一种惩罚。这种惩罚,不光是个人没有国家供应口粮了,还殃及子女的参工、参军及就业等重大问题。
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城市户口的人找对象就要找有购粮本本(购粮证)的;户籍歧视就越来越严重了……
我妻子也是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公办学校工作的,也在区机关食堂吃饭。但是,1961年开展整风整社运动,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后。1962年,各行各业精简在职人员的一个钢性条件就是:1958年及以后参加工作的农村户口人员,一律下放回乡当农民。因为当时我属于“提高”对象,已由县文教局保送到毕节师范学校进修到中师到二年级了,才没有被下放。可是,我们初师同年提前分配的同学,绝大多数被下放回乡当农民了,理由就是他们属于农村户口。说明我们在毕师读书的那两年还是农村户口。我妻子也是因为农村户口去读师范学校的毕业分配当公办学校教师被下放回乡当农民的。
那次下放在职人员中,更显出城市户口的“高贵”。具体表现为:同班同学,同时分配到同一个学校工作,只下放农村户口的。城市户口的即使业务水平低得不能任教的也不下放,只是改行到商业、税务、粮食等等非教育行业去工作,继续计算工龄,晋升工资。
城市户口的妇女,丈夫是农民的,生的孩子也是城市户口。如果男方是城市户口,女方是农村户口的,生的孩子的户籍只能从母,成为农村户口。这我的体会很深,我家庭成员的户口也因此产生了一些戏剧性变化——
我妻子1962年下放当农民,遂成农村户口。我1964年进修中师毕业回原单位继续任教,成了城市户口,准确的说,叫非农业户口。所以,我们的孩子就是农村户口,准确的说,叫农业户口。当时,我看到一位当中学教师的的妻子也是农业户口,可是,他的大孩子就获得非农业户口,那孩子以后参军、参工、读书、就业都有优先权了!当然就成了他家庭的一大喜事。我也想把我的大孩子办成非农业户口。但我走访有关单位的有关人员,得到的准确答复是:男方是外省来的大学生,可以照顾一个子女的户籍从父。这我就没话可说了!
后来,我妻子代课,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转正为公办学校教师,成为非农业户口。此后生的孩子也是非农业户口。这样,我家人口的户籍就成为“一家两制”:农业户籍和非农业户籍。
我们夫妻双方都成为非农业户口了,按当时的有关政策规定,未满18周岁的农村户口的孩子,就应该转为非农业户口了。可是我写了几次申请,小孩子的户籍一直拖几年还没有得到解决。我们单位的丁世荣同志说:你们两夫妇都是国家职工了,小孩子转城市户口是合情合理的啊!叫我再去公安局问一下。我去问了,管户口的人说:还没有指标。可见,那时候的农转非户口还有指标限制。
等到我小孩获得农转非户籍指标时,还要我家向孩子户口所在地的国家仓库卖足孩子们的全年口粮才能办理,但公社分配的粮食早已吃完了。可因那是孩子们获得“跳出农门”的光宗耀祖大事,以后的口粮就有国家供应了。家里没有粮食,我也去高价买黑市粮来平价卖给国家仓库。高买低卖也不觉吃亏,反而感到这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全家人都万分乐意,这就是我家当时的心情。这种心情我家独有!
那时候有城市户口的人最怕受到取消城市户籍的“处分”!犯了错误被开除工作,能够留下城市户口,也是幸灾乐祸!
为什么人们那样看重城市户口?城市户口除了口粮有国家供应之外,还有用粮食类农作物作为原料生产的白酒、猪肉、鸡蛋、月饼、肥皂等等副产(食)品的供应。农村户口呢,一年辛苦到头,除了田坝地方的农户,每年栽秧季节,政府供应每户2两到半斤“栽秧酒”外,其它什么副食品都没有供应。
农民不但没有得到政府供应,还要农村保证供应城市的口粮和肉蛋之类的副食品。为此,农民除了超额向政府上交征购的公余粮之外,还要上交生猪、鸡鸭蛋之类的副食品。完不成上交任务,农民养猪、喂鸡都得不到吃。四川、河南等粮食大省,为了保证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粮食供应,一度造成严重饥荒。
为了保证城市的口粮和副食品的供应,“三年困难时期”,全国农村饿死那么多农民。“身落皇城三分贵”就成为当时歧视农业户籍的口头禅了!
农民遭到社会和市民的严重歧视,农民就千方百计转为市民,因此,就不惜行贿送礼走后门;公安机关的腐败就从户籍管理人员开始了。
农村户口的人为什么不惜重金行贿转为城市户口?一旦转为城市户口,不但口粮有国家供应,而且子女也由政府安排工作,得到铁饭碗,堪称一本万利。人往利边行,非农业户籍比农业户籍有那么多优越性,有点办法的农民,谁不想去走后门行贿“整”一个非农业户口?为此,哪怕拖欠拉债也在所不辞!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膨胀,农民负担迅速加重,工矿企业也容纳不完城市人口。于是,城里也不断出现一些无职无业的“干居民”。国家也开始将一些“干居民”作为“知识青年”下放到农村去当农民。我们瓢井小学贯彻毛主席1964年的春节(与毛远新)谈话后,大方县的第一批城市“知识青年”就下乡到本县长石区。那些下乡“知青”(其中有不少小学都没有毕业)经过我们瓢井街上的时候,我们带领学生在路边列队欢迎县里送他们,向他们献花、敬礼!
第二年,县里下放的第二批“知青”(多是干居民)就安排到我们瓢井区的八堡公社老场大队。区委就抽调我们瓢井小学的女教师刘达琴去带队,我还带学生去慰问他们。那些“知青”中还有我的亲戚。
后来《人民日报》发表了《我们也有一双手 不在城里吃闲饭》的重要文章。国家也知道农民负担太重了,想法为农民减负,但这也不过是杯水车薪!
此后,“文革”期间便开展了大批城市户口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城市户口上山下乡的知青,国家给予安家费。农村户口的中学生到农村,则称为“回乡知青”;回乡知青,什么经费也没有。城市户口的上山下乡知青回城优先参加工作,工龄从上山下乡的时候算起。回乡知青就没有这种享受。此时,农村户口受歧视已经公开化了!但更严重的户籍歧视还在后头……
1971年,我作为大方县农村路线教育工作队的秘书,在县委副书记李进修同志领导下,率领一批刚参加工作的城市青年和全县当年农村户口的复员军人下乡开展社会主义路线教育运动,两年运动结束后,那批农村户口的复员军人,除了一个表现不好的以外,全都参加工作了。他们就成了农村户口的复员军人参加工作——得到非农业户籍的最后一批。我家乡一位青年,本该1971年复员的,因为他表现积极,就留在部队观察。到1972年还没有提干,就作为战士复员回乡。就因为他的表现好,在那能否安排工作的拐点上推迟一年复员,他就失去了安排工作了机会!他埋怨,晓得政策有变呢?我去年复员就得安排工作,成为城市户口了!
那么,农村户口不能安排工作的政策又是怎样变的呢?
1972年,上级来了个“社来社去”的政策。什么叫“社来社去”呢?这里的“社”就是人民公社。公社社员就是农村户口。从1972年起,机关、厂矿、学校、企事业单位,全停止直接向农村户口招工招干。就是以前学生毕业就可以参加工作的师范学校等职业学校,招收农村户口的学生,毕业了也要回公社当农民。农村户口参军,除了在部队提拔为军官转业或在军队立二等功以上的战士复员以及按后来新规转为超期服役的“志愿兵”可以安排工作外,其余复员军人通通回到人民公社当农民。而城市户口的复员军人则无条件的安排工作。
我有个亲人参军服役两年复员回乡,不能安排工作,就准备结婚了。县复退军人安置办公室的一位负责人感到这样的人才不能安排工作实在可惜。我问他能不能想个办法给那小伙子安排工作?哪怕是工资最低的工作,只要能得个城市户口就行。他说:办法倒是有,就是看他本人愿意不愿意。
我说,这样天大的好事,他怎么会不同意?!他就通知那小伙子到退安办谈话……那小家伙听了那位负责人的谈话后,表示不愿意,其理由是:他已经定了婚期,马上就要结婚了。其实不然,为什么?
事后那小伙子说,那位负责人对他说:政策规定,农村户口的复员军人,如果配偶是城市人口就可以安排工作。讲了政策后,就委婉地向他介绍了那位负责人的外甥女说,只要你同意,我可以为你俩牵线搭桥,你们结婚后,我就可以为你安排工作……
殊不知那小家伙是知道那位负责人的外甥女的身体状况的,于是婉言谢绝,回去结婚了……
那位负责人问我为什么?我说,具体思想我不知道,但我了解:现在的年轻人婚姻自由的认知程度高得很,本人不愿意,老人们不敢包办;再说,也包办不了!此事就这样过去了。
过后不久,那个退安办负责人的外甥女就结婚了,男方正好是是我那个亲人小伙子同期复员的战友,他当然要去祝贺。我问他有什么感想?他说:我们复员军人,还有很多事情与退安办有关,还“敢想”什么呢?还有,我也不能扫我战友的兴!看他似有难言之隐。我想:事已至此,覆水难收了,就祝贺他说:你真是幸运,找到一个有工作的爱人,你也可以安排工作了。夫妇都是国家职工,口粮有国家供应,工资有政府发给,不愁吃穿,老了还有退休金。这已经使很多很多农村户口的战友们羡慕死了!
还有一个重大问题是:你一跳出农门,就结束了你家祖祖辈辈当农民的历史。你的下一代参加工作有保证,也不再像我们家那样吃不到皇粮、领不到工资。你们身落皇城三分贵,真让我羡慕不已了!老战友。听他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一个与我同年出生的农民朋友刘义章——
改革开放以来,他在经营农产品中创造了很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被选为中华全国工商联第六、七届执行委员;中国农民企业家联谊会常务理事;被国际名人交流中心评为2005年世界杰出人士”,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世界知名人士”肖像邮票;国际企业家商会授予他“共和国经贸发展功勋人物”称号等等。
1991年至2019年的二十多年间,他参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外交部、贵州省等有关部门组团出访考察和参加旅游团旅游的国家(地区)205个,足迹遍布全球七大洲,南极和北极(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地图》涵盖的全球共计233个国家。但他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还是一个“农民企业家”。我编著一本总结他一生功劳的图书,书名也只取《闯世界的农民刘义章》,为什么他的头衔离不开一个“农”字?因为他至今还是农村户口!虽然现在的农村户口不像计划经济时期那样受歧视了!但在不少农村户口人员的心目中仍然存在以前留下的阴影,从我的亲人中就可以看出来。
我的小家虽然成了城市户口,但我的很多侄子、侄孙还是农村户口,虽然他们之中不少人进城打工发展了,有的还当了老总什么的,但他们的称号还是:“农民工”。他们对我无话不说,我知道他们的内心里也还存在农民户籍被歧视的伤痕。
一天,我的一个侄子来看我。我赞扬他获得了改革开放的红利,发迹了!他说:叔,我虽然找到几个钱,还不是农民?因为我是农村户口,评先选优当委员,身份都是农民企业家。您和我们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但您是城市户口、退休干部,听起来都比我们农民企业家高贵。还是在您的面前我才敢说这个话,不然,人家还要说我忘本嘞!……
侄子说的心里话,我也有同感,就对他说:我理解你,我们家祖祖辈辈是农民,农民是历史造成的,也不只是我们一家人的历史。我的户籍农转非,也是1964年我进修中师毕业回去当公办学校教师才得到的。哪怕我1956年就考取师范学校,1958年提前毕业,国家分配到公办学校当教师,1962年国家精简机关人员的时候,我的很多同班同学,都因为是1958年参加工作的农村户口,被下放回乡当农民了;如果我不被县文教局保送去进修,还不是下放回乡当农民了?你的婶娘不就是这样吗?这些你都知道。
我还要告诉你一个你不知道的人。他就是我读初师时候的同班同学赵某,他家就住在城乡交叉的结合部。所以,他就分配到城关小学任教。城关小学是全县最中心的公办学校啊!但因他家被分配到蔬菜队,专门种菜供应城市人口,就划为菜农。虽然他们的口粮也由国家仓库供应,也有购粮本,但作为菜农,还是农业人口。1962年,他也被下放回乡当农民了。
如果说这个人你不知道的话。我们家族中那个少平三伯伯家现在的情况你是知道的。但他家以前的情况你不知道。我告诉你,旧社会里,他一直在城里经商,因为他家住在城边边,1958年就被划为人民公社的社员,成了农民就不能吃国家供应粮了。你知道吗?他家房前有个县豆棒厂,专门生产豆棒供应城市户口的。三伯娘们给豆棒厂推豆浆做豆棒,5角钱一锅。但是,他们只能买点豆渣,买不到豆棒。我看到,心里很难过,但有什么办法?洪水朝天,大众三千,因为他家当年被划为农村户口了,有什么办法?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日子好过多了……
听到这里,侄子的情绪好了许多。他说:“国家划分农业户口的时候我还没有出生……”。他还要我继续说下去,我问他还想听点什么呢?他说,随我讲,我就想到什么说什么,随便聊下去——
我说,据我所知,我们国家是1958年以后才从分为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来管理的。林业渔业牧业等等都归为农业人口。往上三代看,哪家不是农村户口?他不断点头称是。
我问他看我的《苦乐人生》回忆录没有?他说,看了,记不得多少。我说:那里边有一节《跳出农门不忘农》就是我的思想。另外,我还发表了希望国家主流媒体多从正面宣扬农民的一些意见和建议;我的一篇《轻视农民就是忘本》的网文,还被我们县里的网站挂在头条……
最后我对他说:今天我对你说的这些,不是批评你,只是我们两叔侄说说心里话,我们国家不是正在解决以前遗留的一些问题吗?希望你不要再背农业户口这个思想包袱了!
他说:知道了,叔。
他回去之后,我又接到一个家乡亲人来电话问我:在微信上看到你转发的消息。说农村户口要取消了。是真的吗?我说,消息来自微信,应该是真的吧?他说,那太好了,我们农民又要翻身了!
我说:即使中央发了文件,也还有个传达、贯彻、执行的过程。等着吧,一旦执行了,户籍歧视也就没有了!
他反复谢谢我,我说这还用空气?我们的心情是一样的!
2020.7.26.于深圳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白鹭国学苑 ( )

GMT+8, 2024-4-19 22:48 , Processed in 0.044048 second(s), 20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