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国学苑

白鹭国学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781|回复: 1

[转载] 转:《王勃穿越的嫌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10 07: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王勃穿越的嫌疑》

历史上被称为最像穿越者的人,他25岁用一顿饭时间写下千古名篇。
公元675年九月初九;洪州赣江河畔举行的一场午宴,注定青史留名。25岁的王勃意气风发,仅一顿饭的时间就写出《滕王阁序》这种文史上登峰造极的作品,我都严重怀疑他是穿越回去直接背出来的!

王勃画像
言归正传,今天我们不讲王勃的身世,也不谈他的境遇。今天就细细品读《滕王阁序》这篇文章。别人呕心沥血,穷尽一生可能才有几句的绝世佳句,他竟然在几个时辰里、在短短一篇中,就信手拈来了这么多: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此句在炼字上做到了浑然天成,几近鬼斧神工。
这几个词看似寻常,却如同天生就应该放到一起一般,无一字不和谐、无一字可更改!单句看,既完成了景色的描绘:
上方的晚霞在坠落,下方的孤鹜在高飞,恰好在同一水平线上平齐;上方的天空和下方的秋水颜色一致,宛如一体。营造出极致的空间感和美感。

又同时完成了句内对偶与句外对偶:
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落霞孤鹜齐飞,再对秋水长天一色!
更牛逼的是,它描绘的是一个天地平分,万物均衡的画面,而此句恰恰出现在全篇中间的位置,以上文为铺垫,以下文为余韵,文章读到这一句,正正是一个“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如此精巧、如此意境、如此璀璨的名句,你说就算是一个百年一遇的文豪,他该想多久算妥当?这么一句想十天半个月绝不夸张,就算文思盛时,也该反复推敲大半天吧?
可王勃偏偏随手就写出来了,无一字生涩、无一处瑕疵(孟郊、贾岛、姚合已哭晕在厕所),若说是妙手偶得,这区区七百多字的文章里“妙手”出现的次数也太多了吧!这句还只是一个开始!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此句之绝,绝就绝在“渔舟唱晚”四个字,前溯五百年,后推一千年,所有写渔家画面的词句竟无出其右者!
意境上能与之对等的唯有“渔歌互答”一句,但若论影响之大、流传之广,此句已经无敌。不信你看输入法,输入渔舟,联想出来的是唱晚,输入渔歌,联想到的还是唱晚(范仲淹哭晕在厕所)!
说说这四个字做到了哪些牛逼之处:
在炼字上,字字珠玑,字字有用意,笔墨精简而意蕴悠远。能唱的自然是歌,故而不写“渔歌唱晚”,只以舟字勾勒形体。“渔歌互答”是虚的,只有意境而无载体,“渔舟唱晚”却前实后虚,以渔舟之实行唱晚之虚。
在意境上,为什么要唱晚?因为打渔到深夜。在何地唱晚?在舟中。广阔天地里渔夫驾一叶孤舟在江上飘荡,夜色沉沉,而他的歌声在夜色中悠扬。不说孤独已孤独,不说寂寞已寂寞。
无需互答,人已茕茕。
而这么牛逼的四个字,只是他一挥而就的七百余字文章中极小极小的一部分,整篇文章都用时很短!
如果说别人为了一句佳句要苦等灵感,待天时地利人和皆全,王勃这就是“信口吟成尽佳句,一山还有一山高。”你以为已窥尽全貌,却不知道他的才华像重峦叠嶂,遮天蔽日。
你站在山外看,影影绰绰捕捉到一点都觉得惊为天人,其实走进去你就会发现他没展露出来的东西比展露出来的还要更精彩!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此句贯通了全篇气脉,极合初唐气象。
那是一种变天击地、无所畏惧的气象,初唐上承乱世,下启盛唐,当时的国家气质是一种历经磨难后对未来充满激情的极乐观的气质,而事实上这个国家的人也的确做到了这一点。
接下来的盛唐,中国达到了古代世界历史地位的顶峰,万国衣冠拜冕旒,世界文明仰中华,近到交趾、新罗、百济、高句丽、倭岛,远至南洋、大食、欧洲,无不慕大唐衣冠。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初唐时全体国人的励精图治艰苦奋斗之上的。
唐前的胡人乱华南北对峙,给了汉民族最幽暗的时光,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这股“穷且益坚”的精神,也正是在“青云之志”的鼓舞下,唐人才完成了从个人到国家的升华,得以浴火重生!
和“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相近的是什么呢?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从汉末乱世走出的曹操期待一个盛世,千年后一个唐人和他相应和。
除了时代背景,还要看王勃的个人背景。
作《滕王阁序》时,王勃正处于人生最低谷的时期。更悲惨的是,一年后他就死了。
当然,那个时候的王勃还不知道这一点。

滕王阁老照片
在王勃十八岁的时候,也就是他入京的第四年,当时他在沛王李贤府上,正是人生得意的时候。沛王和英王斗鸡,王勃犯了文字瘾,随手写了一篇《檄英王鸡》。这本是一篇平平淡淡的文章,却彻底改变了王勃的命运。
也许是血淋淋的玄武门之变让兄弟争斗变成了李唐皇家的一个禁忌,也许是“两雄不堪并立,一啄何敢自妄”一句勾起了唐高宗某些不好的回忆。总之唐高宗听到后,勃然大怒,就把王勃削职为民,轰出了京城。
后来补了一个参军,又因为私杀官奴,被抓起来下狱。出狱后去探望父亲。
父亲当年被他连累,已经被贬为了交趾令,在现在越南北部,穷山恶水。
这就是王勃当时的处境。
二十四岁,人生已几起几落,现在更是落落落落落落落。
但他仍然相信自己的“青云之志”。
这就是王勃。
这就是初唐。
但丝毫没有让人觉得拥挤不堪,还安排得圆融无比、让这短短七百余字有了历史的厚重感。按理说就算文思泉涌、就算是人形自走百科全书、就算百年一遇的天才,像这样一个个典故拣选得来,一处处呼应安排得来,完成这样一篇妙到毫颠的文章,用上半年是不奇怪的。
但他就是一顿饭的时间写完了。
典故共四十六处,因篇幅所限,未全部转载。
滕王阁
也有人说可能是提前拟好了稿,当然我们并不排除这种可能。但即便是提前拟好的稿,也完全不影响这篇《滕王阁序》成为千古绝唱,成就王勃不世美名!
文不加点,倚马可待,不刊之论。
有人说王勃用了二十年写了别人一辈子的文章。我看他起码用了一顿饭写了我九十九辈子的文章。
可能还不止。
可惜天妒英才,仅仅在创作《滕王阁序》一年后于公元676年逝世。
流涎化玉,吐气成珠,一身文章骨,一生不凡人。
奇哉王勃!岂非穿越者乎?
最后附上《滕王阁序》原文: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0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党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白鹭国学苑 ( )

GMT+8, 2024-4-17 04:49 , Processed in 0.041132 second(s), 20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