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国学苑

白鹭国学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35|回复: 1

[散文] 那年月那山村那个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14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那年月那山村那个梦
文/游子梦

在时光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特定的片段,如璀璨星辰般镶嵌在记忆的天空,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芒。六七十年代的山村,便是这样一段令人难以忘怀的岁月。它像一本厚重的老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承载着那个时代的温度与情感。

当第一缕曙光悄然划破夜的帷幕,六七十年代的山村便在一片静谧中缓缓苏醒。那是一种带着泥土芬芳和青草气息的苏醒,与城市的喧嚣截然不同。公鸡嘹亮的打鸣声,如同激昂的号角,打破了夜的宁静,唤醒了沉睡的世界。

山村被连绵起伏的青山温柔地环抱,像一颗遗落在尘世的明珠。山峦如黛,在晨曦中若隐若现,似一幅淡墨渲染的山水画。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有高大挺拔的松树,枝叶繁茂如巨伞;有婀娜多姿的柳树,细长的柳枝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宛如少女的秀发。山腰间缠绕着一层薄薄的雾气,如梦如幻,给这青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山村的房屋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坡上,大多是土坯房,它们在岁月的洗礼下显得古朴而厚重。土黄色的墙壁,黑色的瓦片,在清晨的阳光下勾勒出一幅质朴的画卷。屋顶上袅袅升起的炊烟,像一条条轻柔的丝带,缓缓飘向天空,给整个山村增添了一份温馨与祥和。

村前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溪水潺潺流淌,发出悦耳的声响,仿佛是大自然奏响的美妙乐章。溪水中,鱼儿在自由自在地游弋,时而穿梭于水草之间,时而浮出水面吐个泡泡。溪边是一片绿油油的草地,草地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它们在微风中轻轻点头,像是在向过往的行人招手致意。

女人们早早地起了床,在自家的小院里忙碌起来。她们熟练地生起炉灶,往锅里添上从溪里打来的清澈山泉水,准备为家人做一顿简单而又温暖的早餐。柴火在灶膛里噼里啪啦地燃烧着,映照着女人们慈祥而又疲惫的脸庞。她们一边做饭,一边轻声哼唱着不知名的小曲,那悠扬的歌声在小院里回荡,仿佛是生活的乐章。在这个过程中,邻里之间会相互招呼,交流着家常。谁家的孩子长高了,谁家的庄稼长势好,这些琐碎的话题在温暖的晨光中传递着浓浓的邻里情。

男人们扛着锄头,迈着坚实的步伐走向田间地头。他们的身影在晨雾中显得格外高大,那是一种被生活磨砺出的坚韧与力量。田间的小路蜿蜒曲折,两旁是嫩绿的麦苗和金黄的油菜花,它们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在为男人们加油鼓劲。男人们在田间劳作时,会互相帮忙。遇到谁家有重活,大家都会主动伸出援手,一起完成。他们用朴实的行动诠释着团结互助的精神。

孩子们穿着打着补丁的衣服,像一群欢快的小鸟,奔跑在狭窄的小巷里。他们的笑声清脆而响亮,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有的孩子手里拿着自制的玩具,如用树枝做的弹弓、用纸张折的飞机,他们在小巷里追逐嬉戏,尽情享受着童年的快乐。阳光洒在他们的身上,仿佛给他们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孩子们之间也有着自己的小团体和规矩。他们会一起玩游戏,推选“孩子王”,遇到矛盾时也会很快和解,那份纯真的友谊如同山间的清泉,清澈而又甘甜。

田野,是六七十年代山村人生活的希望所在。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他们的汗水和梦想,每一株庄稼都寄托着他们对丰收的期盼。春天,是播种的季节。男人们用犁铧翻开沉睡了一冬的土地,那黝黑的泥土散发着浓郁的芬芳,仿佛是大地母亲的气息。此时,整个田野像是一块巨大的绿色绒毯,麦苗在春风的吹拂下,欢快地生长着。远处的山峦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雄伟壮观。女人们跟在后面,小心翼翼地将种子撒进犁沟里,然后用锄头轻轻覆盖上一层土。孩子们也不甘示弱,他们提着小水桶,到溪边打来水,为刚刚种下的种子浇水。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种下的不仅仅是种子,更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播种时节,村里还会举行简单而又庄重的仪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大家聚在一起,分享着对丰收的期待,那种团结一心的氛围让整个山村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夏天,是田间管理的季节。阳光炽热地照耀着大地,田野里的庄稼在烈日下茁壮成长。此时的山村,仿佛被大自然调成了一幅色彩浓烈的油画。湛蓝的天空中,几朵洁白的云朵像棉花糖一样飘浮着。山上的树木更加郁郁葱葱,枝叶间不时传来蝉鸣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夏日的炎热。男人们顶着炎炎烈日,在田间除草、施肥、浇水。他们的汗水湿透了衣衫,后背被太阳晒得黝黑发亮,但他们却丝毫不在意。女人们则在家里忙着洗衣做饭,照顾老人和孩子,同时也会抽空到田间帮忙。孩子们也会在课余时间到田间帮忙,他们虽然力气小,但却有着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他们会帮着大人捉害虫、捡麦穗,为家庭的生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偶尔,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会降临,雨滴打在树叶上、屋顶上、田野里,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像是大自然在演奏一场激昂的交响乐。雨后,空气格外清新,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香气,天边还会出现一道绚丽的彩虹,横跨在山村的上空。夏天的夜晚,村民们会在村口的大树下乘凉。老人们摇着蒲扇,讲述着古老的传说和故事,孩子们围在周围,听得入神。年轻人则会谈论着外面的世界和未来的打算,那温馨的场景仿佛是一幅永恒的画卷。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田野里一片金黄,麦浪滚滚,仿佛是大自然馈赠给山村人的金色绸缎。此时的山村,宛如一个金色的童话世界。山上的枫叶红了,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与金黄的田野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男人们挥舞着镰刀,收割着成熟的麦子,那“唰唰”的声音,像是一首欢快的丰收之歌。女人们则跟在后面,将割好的麦子捆成一捆一捆的,然后用扁担挑回家。孩子们在田野里奔跑着,欢呼着,他们帮忙捡着掉落在地上的麦穗,感受着丰收的喜悦。夜晚,月光洒在打谷场上,男人们和女人们在打谷场上忙碌着,将麦子脱粒、扬场。那一颗颗饱满的麦粒,像是一颗颗璀璨的珍珠,在月光下闪烁着光芒。抬头仰望天空,繁星点点,仿佛是镶嵌在黑色天幕上的宝石,让人不禁沉醉在这宁静而美好的夜色中。丰收之后,村里会举办盛大的庆祝活动。大家拿出自家最好的食物,摆上长长的桌子,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人们载歌载舞,感谢大自然的恩赐,那种欢乐的氛围弥漫在整个山村。

冬天,是农闲的季节。虽然田野里没有了繁忙的劳作,但山村人却并没有闲着。一场大雪过后,整个山村变成了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山峦、树木、房屋都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着,像是穿上了一件洁白的棉袄。树枝上挂满了晶莹剔透的冰凌,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五彩的光芒。男人们会修理农具、编织箩筐,为来年的春耕做准备。女人们则会在家里纺线织布、做针线活。她们用粗糙的双手,织出了温暖的布匹,做出了漂亮的衣服。孩子们会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享受着冬日的乐趣。他们红扑扑的小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那笑声在寒冷的空气中回荡,给寂静的山村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同时,他们也会帮着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烧火、扫地等。冬季也是走亲访友的时节。村民们会提着自家腌制的腊肉、熏鱼等特产,去拜访亲朋好友。大家围坐在一起,喝着热气腾腾的茶,吃着美味的食物,畅谈着生活的点滴,那份浓浓的亲情和友情在寒冷的冬天里显得格外温暖。

在六七十年代的山村,虽然物质生活并不富裕,但人们的文化生活却丰富多彩。村里有一个小礼堂,那是山村人文化活动的中心。每逢重要的节日或纪念日,村里都会在小礼堂里举办文艺演出。演员们都是村里的村民,他们虽然没有专业的表演技巧,但却有着一颗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心。他们会表演唱歌、跳舞、小品、相声等节目,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台下的观众们看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阵阵掌声和笑声。小礼堂外,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着,给这个寒冷的夜晚增添了一份浪漫的氛围。演出结束后,大家会一起交流对节目的看法,互相夸赞彼此的表演,那种对文化艺术的热爱和尊重在山村中传承不息。

除了文艺演出,村里还会组织电影放映活动。每当有电影放映的消息传来,孩子们都会兴奋不已。他们会早早地搬着小板凳,来到放映场地,占据一个好位置。电影开始前,放映员会调试好放映设备,然后在银幕上打出一些宣传标语。电影放映时,整个场地都沉浸在一片安静之中,人们的眼睛紧紧地盯着银幕,被电影中的情节所吸引。此时,外面的寒风呼啸着,但人们的心中却充满了温暖。电影结束后,人们会一边议论着电影的内容,一边缓缓地回家。月光洒在雪地上,反射出清冷的光,照亮了人们回家的路。电影成为了山村人与外界交流的一扇窗口,大家通过电影了解外面的世界,也在观影过程中增进了彼此的感情。

村里还有一些民间艺人,如说书人、剪纸艺人、刺绣艺人等。说书人会在村里的大树下摆上一张桌子,放上一把折扇和一块醒木,然后开始讲述精彩的故事。他的声音抑扬顿挫,表情丰富多样,仿佛将听众带入了一个奇幻的世界。此时,周围的树木在寒风中沙沙作响,像是在为说书人的故事伴奏。剪纸艺人会用一把剪刀和一张纸,剪出各种各样精美的图案,如花鸟鱼虫、人物风景等。刺绣艺人则会用针线在布料上绣出美丽的花纹,如牡丹、蝴蝶、鸳鸯等。他们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体现了山村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然而,那个年代的山村也面临着诸多困境。贫穷像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粮食不够吃,孩子们没有新衣服穿,生病也没有钱医治。村里的道路崎岖不平,交通十分不便,与外界的联系也非常有限。但即便如此,山村人心中始终怀揣着一个梦想,那就是走出这片贫穷的土地,过上幸福的生活。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年轻的小伙子们背起行囊,离开家乡,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他们在陌生的城市里,忍受着孤独与艰辛,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为自己和家人创造着美好的未来。而留在村里的人们,则更加努力地耕种土地,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让生活变得好一些。

岁月流转,如今的山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土坯房变成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泥泞的小路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村里也通了电、通了自来水。孩子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接受着良好的教育,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曾经热闹非凡的小礼堂,如今已被修缮一新,成为了乡村文化的传承基地,定期举办各种展览和活动,吸引着周边的人们。

曾经的青山绿水依然美丽,那潺潺的溪流、芬芳的野花、茂密的树林,依然是山村人心中的珍宝。而那些淳朴的人文风情,如邻里间的互助、节日里的欢聚、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也如同璀璨的星辰,在岁月的长河中闪耀着永恒的光芒。当年怀揣梦想离开山村的年轻人,有的带着成功的事业回到家乡,为山村的发展贡献力量;有的则在外面的世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但始终心系着这片养育他们的土地。

如今的山村,既保留了传统的韵味,又融入了现代的元素,正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稳步迈进。那六七十年代的山村记忆,成为了人们心中最温暖的港湾,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珍惜当下,勇敢地追逐梦想,守护着这份珍贵的乡情与回忆。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1-14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六七十年代的山村记忆,成为了人们心中最温暖的港湾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白鹭国学苑 ( )

GMT+8, 2025-11-15 18:30 , Processed in 0.038375 second(s), 20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