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国学苑

白鹭国学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55|回复: 0

[散文] 高致贤文革日记摘抄第四章 之 7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6 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致贤文革日记摘抄第四章 7
1968.10.28. 星期一 阴雨
私请老人治教伤
几天来坚持带着脚伤跑路,使右脚腕痛得厉害。一早,我到刘正明家找他给我打“扎角”,他家没有。他介绍我到梁子生产队去找一位叫马顺清的苗族老人。
到马家,老人不在家,等了一会,我便请他孙女带我去找他。穿过钭坡上的草地,那个小妹妹开始下坡了。刚走几步,小妹妹喊了一声“爷爷”。啊,前边割草的老人抬起头来,看见我们。他不认识我,但我是有目的地去找他,我叫了声老爷爷,他笑了。这位须发纯白的老人,眼睛眯成一条线,一脸长胡须看不见嘴,下巴上的胡须近一尺长,已近80岁了。他还蹲在地上迅速地割着草。我把去意告诉他,他便赶快收草。我见他连连抱了十几抱草装上背架,估计一百斤有多无少了。我担心他背不起,便对他说“抱点下来吧?”他说“不要紧”。于是,我给他拿着镰刀,他轻轻他蹲下去便背起来走了!我无限钦佩地走在他的后面,想着这位年龄是我二又三分之二倍的老人还这样健康,主要是劳动的缘故。到家门外,他又是轻轻一蹲,就把草凳在地上了。我还未来得及去帮他扶着,他已放下草站起来了!这完全是一个年轻人的动作,哪有半点老人风味?我更钦佩他了!
他为我动手术了。火上开着一锅水,水里煮着两支扎角。老人出去了,一会儿他就找来草药,并捶好放在桌上。于是,他小心翼翼地给我打个四处扎角。脚伤处的死血被扎出来了。这位苗家贫农老人的精神啊,深深地把我吸引注了!他是那样认真,又是那样熟练,令我感动不已。
我现在离开了老人,但他的形像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1968.10.29. 星期二 阴雨
当群众还没有真正认识和体会到某种事情对他们有利的时候,我们一方面要对这种事情进行认真分析,它是不是对群众真正有利。真有利的,就要向群众做工作,直到大多数群众认实到事情真相时,再让群众去办,他们就会乐意,而且办得好。这就是要让群众自己下决心,而不是我们代替群众下决心。做这种工作,一是要有进取心,大胆地去工作,不怕任何困难;一是要有韧性,要耐心等待群众的认识。这个认识是需有个过程的。谁要是不愿做耐心细致群众思想工作,妄图开一次会、作一个报告就能把群众都发动起来,自己不费一点力气就可以取得成绩,只不过是空想而已,结果是必然办不成好事的。
从今天来看,群众性的秋种运动已开始了。这是经过一个月来的工才出现的。没有前一个月的准备,就不会有后一个月的运动。这里的时间不是死的。只是说,一个大的群众运动,一般是有一个准备阶段的。
追记:这是针对当时领导机关多数造反当官的领导者的工作作风写的。
1968.10.30. 星期三 阴雨
今天看了《新贵州报》刊登的一位回乡知青的先进事迹,心情非常激动。这位知青选定正确的道路开步时,就受到走资派的打击,受到旧的社会势力的打击,受到落后习惯的讽刺。但是,他选定了正确的道路,就不怕前进中的艰难险阻,也不管你惊涛骇浪,一个劲地向前走去,尽管天空暂时出现乌云,他总是朝着光明的方向大步前进,终于到达了光辉的顶点。
……
当然,前途是没有止境的,这里说到达了顶点,只是说到达了某个目的地,并不是说就不能再向前了。……
1968.10.31. 星期四 阴雨
次请老人
由于脚伤的日区恶化,今天我又去找马顺清老人!
走着,走着,在看到他家住房的地方。我以为今天下雨,可以在家里找着他。正在这时,路下边收过包谷的地里,传来锑锑他他的镰刀啄石声,一看正是马老爷爷在那里埋头割草;仔细看,他已经割了八堆,尽够一大背了。我叫他一声,他抬起头来,笑盈盈地看我一眼问:脚还没有好?我说明还需请他打扎角之去意,他很快收草装着就走。
我和他一路摆谈,得知他每年要为生产队养两头牛、一只羊;每天割2-3背草,每年可以为生产队积4万多个厩肥,还要管好家务,养三头猪,做五个人吃的饭,让青年人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这位八十岁的老人,受尽旧社会的压迫。他好一身勤劳本领。我要向他好好学习!最近毛主席指示干部下放劳动,我要积极争取在劳动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白鹭国学苑 ( )

GMT+8, 2025-5-2 01:08 , Processed in 0.043026 second(s), 20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