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彝家过彝年 高致贤 1983年农历十月初一至初五,我随县委常委张世益等领导人赴大方中箐民族乡天宝村祝贺彝家恢复彝族年。那一带聚居着不少彝家,那几天他们汇聚到天宝村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欢庆恢复彝族过年节。 彝族年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当地彝族文化老人说,古彝文书籍《夏晓证》记载:彝族年是依据五帝之一的“颛顼历”所定。每年十个月,每月三十六天,全年三百六十天,比365天的阳历年少5天。为与阳历年的天数一致,这未能计入彝年的5天(阴历十月初一到初五)就用来过年。这便是彝族人民的过年节。 这里的彝族年曾一度被政治运动冲击,几十年没有过活动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天宝的彝族年得以恢复。每到彝年节期间,村前用松柏、狮子草等常绿植物扎上大彩门,贴上红对联。村里搭起舞台,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舞台上,纵情地唱歌跳舞;堂屋中,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纵小孩子放着鞭炮,青年人谈情说爱,老年人会友认亲,壮年人谈天说地,文化人谈古论今,各自以自己喜欢的各种文娱方式庆祝当年的丰收。 发表于1983.12.3.《贵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