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不是面人儿 高致贤 以文艺形式表现历史真实人物,那人物的言行已经代表了那段历史时期的某种典型形象了,他们的言行已在受众的思想上打下深深的烙印.因而,受众心目中的杨子荣就是那个样子了.这便是第一印象的效果.不管杨子荣的形象高大不高大、丰满不丰满,但他已代表了那段历史时期的那类英雄人物了,受众已经认可了他.他的言行己在受众心目中定格,即已形成了一种品格.这种品格已经适应了当时受众的审美观,故尔受到观众的欢迎. 杨子荣的形象搬上银幕,至今已有几十年了,历史老人已跨过了一个世纪.我们再以今天新潮编导的目光来审视过去的杨子荣,就会觉得他的形象不丰满或“过时”了,以今人之心,度前人之腹,有人还会问:你怎么没有情人?于是,为了让杨子荣的形象更“高大”,便杜撰出他的桃色内容,藉以表现编导的观点立场.从艺术的角度讲,这似乎是“合理”的,但我以为没有这种改编的必要.杨子荣就是那个杨子荣,让他“记录”下那段历史.如果要树造一个符合现代精神的英雄形象,就该重新创作,何必去借名换人炒冷饭?若“借名换人”,名虽还是那个名却换成了另一个人,观众觉得已不是他了,就不认可. 有门手艺叫捏面人儿,一个面团捏出一个形象.有人看不顺眼了,将面团一加水,使它变软了,又重新捏,一团面可以反复捏出多种形象,可是面粉已经变质,形象已经走样,也不是原来的形象了.改编文艺作品,毕竟不是捏面人儿,不能将历史人物当成面人儿,翻手捏成这样,复手捏成那样,后来捏的形象倒丰满了,但他己经不是原来的那个“人”了.这当然就侵犯了原来那个人物的名誉权了,起码是不尊重人家的人格.如果让这种改编之风乱刮,那么,武则天和慈禧们以“三点式”的时装在广场上玩起摇滚来,她们的形象不是更“丰满”了吗?理论上可以重新评价历史人物,但重新评价不等于随意修补,乱涂乱改.为跟形势、赶浪头、追时髦而虚构事件,对尚无重新评价的英雄人物言行随意篡改,那就真是媚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