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二线关的遗迹 高致贤/文 现在,深圳“二线关”已经成为历史,近来我从新城联检站和双界河边发现“二线关”的一些遗迹,还有一方2018年新立的界碑,收留于此作记忆: 那是1980年,国家从深圳市1952.84平方公里的总面积中划出327.5平方公里设立“深圳经济特区”,全长90.2公里的“边防管理线”将深圳“一分为二”,设立起人们常说的“二线关”。人们习惯将特区内的福田、罗湖、南山、盐田区统称为“关内”,将特区外的宝安、龙岗区以及光明、坪山新区统称为“关外”。 “二线关”设立之后,关内关外两重天。关内为特区,享有各种特权,这是当时改革开放大局的需要,无可厚非。入关必须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边境证。关内人出关忘了带户口册了,回来也不准入关,把关内弄得十分神秘。这就为全国各地办证机关也带来创收条件;“卖关过”的不法分子也从中获得实惠;关内随时随地遍查路人,对身无入关证件(不问什么原因)之关外人,罚款或罚做苦役,也让贪官汙吏中饱私囊;使未办到证件或丢失证件的渴求入关谋生者,过其关而遭抢,望其关而兴叹! 随着改革开放在全国各省市区的深入展开,昔日保护深圳特区建设的“二线关”日趋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包括原深圳市委的一位书记在内的一些有识之士撰文呼吁撤销这二线关。听说深圳市人大和广东省人大早已先后通过撤销二线关的决议上报中央,但关仍稳如泰山,虽然其间办证手续等作过一些改革,但关位依然不动。 由于深圳经济特区拥有地方立法权,深圳多年在政策、规划、发展等方面都面临“一市两法”的尴尬。2008年11月,深圳上报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明确申报将深圳经济特区的范围扩大到全市。 两年过去了,2010年6月2日,人民日报(记者胡谋)报道:深圳市委书记、代市长王荣日前在该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发言时透露:深圳特区内外一体化方案已获国务院批准。王荣说,从今年7月1日起,深圳经济特区范围将扩大到深圳全市。 到此为止,已设30年的深圳二线关应该撤掉了吧?然而,且慢,那关有这么容易撤吗?守关的武警仍在值班,哪怕不再查验入境证,守关人员也显得无所事事了,还得在关卡上坐着、关卡边站着。有许许多多时候验证厅已关门了,旁边的“自然人行道”上还立着上书“禁止通行 请走验证厅→”的大牌子,并有守关人员在道口晃悠晃悠,初到深圳之行人以为还要验证过关,其实他们已经不检查入关证了,不过是在为关儿吊氧气拖延时日…… 又有消息:深圳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后,暂时保留现有的特区管理线。今后视发展需要,还得由广东省和有关部门提出特区管理线处理办法,按程序报批。 这不禁让我想起三年大饿饭之后撤销公社集体食堂之难。到已饿死几千万人之1961年,中央发出撤销公社集体食堂的文件早已发到县里,传达到公社。但公社那些既得利益者不下通知,谁也不敢撤食堂?农民还是继续饿…… 附参考资料于后: 日前,广东省边防总队宣布: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从今年6月1日起,对深圳、珠海经济特区管理线粤港澳边界管理线的边防管理工作进行改革,部分群体免办通行证。边防证、二线关的撤与不撤问题再度引起了广大市民的关注……>>请您发表评论 1、简化办证手续,内地居民前往深圳、珠海凭身份证直接申办1年有效《中华人民共和国边境管理区通行证》,取消介绍信等手续; 2、部分群体免办《中华人民共和国边境管理区通行证》进入深圳、珠海特区。60岁以上男性公民、55岁以上女性公民直接凭居民身份证进入深圳、珠海特区; 3、取消《机动车辆进出经济特区查验证》及每车3元收费; 4、取消《车辆进入特区优检证》及每年120元查验管理费,实行《进入深圳、珠海特区特别公务车证》; 5、取消深圳、珠海两地往返客运船舶人员的检查; 6、放宽二线耕作口的通行限制,实行24小时通行; 7、取消沙头角边境特别管理区宵禁,区内实行24小时通行; 8、取消省内自定的下海作业证,在深圳、珠海周边海域从事近海放排、养殖作业的群众凭身份证(深圳、珠海以外居民凭边防证)下海作业; 9、放宽部分地段和海域上山、下海旅游限制,深圳盐田、南澳等海域可划定海上旅游区,珠海万山、桂山、担杆休闲渔业摩托艇的马力可适当放宽限制。 深圳二线关是怎么来的?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7B3A.tmp.png 1983年,二线施工现场。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wps7B89.tmp.png 从地图上观察整条“二线”,你会发现它沿梧桐山支脉,从背仔角、大望村、布心、银湖、梅林、长岭皮、黄金坑等地一路连绵延伸至南头,充分利用了天然山脉,形成了“二线”屏障。记者电话采访了广东省建筑工程局副局长、深圳特区管理线工程副总指挥舒成友,请他讲述了当时的一些趣闻。 深圳“二线关”仍将暂时保留 关内房价有望减压2010年06月03日 03:1221世纪经济报道:深圳市第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就特区内外一体化和新区建设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 本报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深圳市将主要通过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和固定资产投资来促进特区一体化进程。 深圳市发改委主任陈彪在此次发布会上表示,今年深圳市政府投资初步安排450亿元给宝安和龙岗两个原“关外区”,占全部政府投资的72%。 近日,国务院在《关于扩大深圳经济特区范围的批复》提出,今年7月1日开始,深圳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深圳全市,深圳的宝安区和龙岗区将被纳入特区范围。不过,现有的特区管理线,也就是所谓的“二线关”仍将暂时保留,一些特区专享的优惠政策也暂时未能突破“二线关”。 “二线关”暂留 特区扩容后,意味着中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将从原有的396平方公里扩大1953平方公里。 本报记者从深圳市知情人士处了解到,深圳几年前已经向国务院申请特区扩容,但“由于其它特区亦有同类诉求,深圳的扩容申请拖延至今。此次获批,国务院的支持意见是‘为进一步提高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创新和科学发展能力,扎实推进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尽快解决特区内外发展不平衡、特区发展空间局限和‘一市两法’等问题’”。 不过,国务院在批复中指出,深圳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深圳全市后,暂时保留现有的特区管理线,不再新设。今后视发展需要,由广东省有关部门提出特区管理线处理办法,按程序报批。 另外,记者注意到,国务院在批复中表示,按照有关规定,深圳市宝安、龙岗两区新设立高新技术企业不享受《国务院关于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新设立高新技术企业实行过渡性税收优惠的通知》规定的过渡性税收优惠政策。 “深圳特区是扩容了,但‘二线关’还在。而宝安、龙岗的高新技术企业依然享受不到经济特区的过渡性税收优惠政策。”深圳一家高新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希望特区一体化建设的步伐再快一些。 “关内”房价有望减压 一道东西全长约90.2公里、高2.8米的铁丝网组成的特区管理线(“二线关”)曾经是深圳经济特区的地理分界线。 然而,随着边防证检查撤销,深圳特区内外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二线关”已经成为深圳城市发展的障碍。关口不仅成为城市交通梗塞的瓶颈,还导致城市规划脉络的中断,并直接导致关内、关外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落差。 陈彪也坦承,深圳特区和整个深圳市的发展是一个梯度推进的发展进程,深圳在建设全国的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进程里,特区内外一体化建设迫在眉睫。 陈彪在6月2日的发布会上表示,除了规划管理一体化、生态保护一体化,在推进城市建设一体化方面,深圳的项目布局将进一步向宝安和龙岗倾斜,完善基础设施的各项配套,同时也加快推进光明、坪山新区、前海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大鹏半岛、滨海新区的建设。 2009年,龙岗和宝安两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15亿元,占深圳全市的65.2%,“今年这两个区预计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00亿元,在全市所占比例提高到67.7%。”陈彪说。 在正在进行的深圳市“两会”上,致公党深圳市委员会的提案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2009年,深圳全市生产总值8201.23亿元,关内与关外生产总值比为“1.2︰1”,这意味着关外每平方公里产值仅相当于关内的21.2%,也就是五分之一左右。 此外,由于深圳经济特区关内关外“二元”体制的存在,特区内外房地产市场发展存在巨大的不平衡。 “尽管最近两年特区外房地产市场获得较大发展,但总体而言,在楼盘品质、居住环境等方面仍与特区内存在一定差距”。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主任王芃介绍,特区扩容后将促进特区外土地资源的合理布局与有效利用,提高住房供应规模和效率;此外,通过加快特区外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特区外住房品质,将进一步促进住房需求向宝安、龙岗转移,从而缓解特区内住房压力,促进深圳市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深圳市宝安区区长李文龙在6月2日的发布会上表示,宝安区从2005年开始全面完成了包括集体土地国有化在内的城市化转制各项任务,逐步走上特区内外一体化轨道。接下来,宝安将按照全市产业分工和功能定位谋划宝安的工作。 深圳经济特区内外一体化获批 范围扩至全市2010年06月02日 07:26人民日报(记者胡谋) 深圳市委书记、代市长王荣日前在该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发言时透露:深圳特区内外一体化方案已获国务院批准。王荣说,从今年7月1日起,深圳经济特区范围将扩大到深圳全市。 1980年,国家从深圳市1952.84平方公里的总面积中划出327.5平方公里设立“深圳经济特区”,全长90.2公里的边防管理线将深圳“一分为二”,深圳市民们习惯将特区内的福田、罗湖、南山、盐田区统称为“关内”,将特区外的宝安、龙岗区以及光明、坪山新区统称为“关外”。 据悉,深圳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后,暂时保留现有的特区管理线。今后视发展需要,由广东省和有关部门提出特区管理线处理办法,按程序报批。 由于深圳经济特区拥有地方立法权,深圳多年在政策、规划、发展等方面都面临“一市两法”的尴尬。2008年11月,深圳上报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明确申报将深圳经济特区的范围扩大到全市。 专家分析,特区一体化将终结“一市两法”,深圳的城市规划、产业布局、产业结构调整都将得到协调发展。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的专家认为,深圳的“关内外一体化”将加强深圳与港澳的合作与发展。 2019.1.6于深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