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国学苑

白鹭国学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116|回复: 0

[散文] 《供销社,难忘的记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3-10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供销社,难忘的记忆》
文/孤芳自赏
   
坐在书案前,百无聊赖,随便翻看朋友圈。忽然,一篇《供销社,留在小镇的梦》映入眼帘,细读后共鸣满满,一时勾起我对家乡供销社的记忆无限。

家乡的供销社,曾经名扬久远。因为我居住的村庄曾经是人民公社所在地,所以,当地的政治、文化和商贸中心等,自然而然就向这里倾斜和发展。打我记事起的上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三十多年里,供销社为当地老百姓带来了诸多方便。

百货门市,设有布匹专柜、衣帽鞋袜专柜、日用品专柜等应有尽有,一应俱全;副食品专柜在百货门市内专门设置出一块天地,糖果、点心、红糖、白糖和食盐以及各类饮品与香烟等万般齐全。另有生产资料门市,各种劳动工具、生产生活资料摆满了门市和后院;棉花收购站、废品收购站、豪华大饭店、食品公司猪场肉食站、外加农机具自行车修配站等等,好不繁华,一派生机盎然。且不说那时的供销社如何兴隆,能够满足周围三十里二十里村庄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所需,也不说供销社如何兴旺,年营业额胜过全县十二个基层供销社全年营业额的总和,单说那时的国营供销社是如何成全了我的少年和青年。

少年时代是在文革时期度过的,那时因为家里穷,上学买个铅笔或买张白纸钉个作业本的钱都很困难。除了从家里向娘要一两个鸡蛋,拿到供销社去交换以外,更多的是在家里找些烂铁块、烂绳头、烂鞋底等废品拿到收购站卖掉换成现钱,再去买笔、买纸、买必须的小石板。为了买一本小人书《小英雄雨来》,记得一年秋天的一个星期天,我召集两个小伙伴帮忙,带着铁锨、借了斧头,推着自制的独轮板车跑到村北乱坟堆里刨了偌大的一个树圪塔卖到废品收购站,无比渴望的《小英雄雨来》最终得以如愿。那时的废品收购站成了我们少年时代经常光顾的"银行″,我和我的小伙伴频频出现在里面。

上中学的时代恰逢七十年代的前五年。还是生产队时期,由于我姐弟五人尚小,全凭父母挣工分养家,属于人多劳少户,一年到头总是入不敷出,为此,我总是自己千方百计解决购买学习用品中的资金困难。供销社生猪收购站占用的是我们生产队的土地,有什么好事自然交给我们生产队帮忙去办,当然也能得到一些适当的经济补偿款。比如向县城送活猪一事,我干过足有一二十次,一次能挣八毛到一块钱。当时在生产队出一天工才能挣到一毛五分钱。那时送猪可不比现在车拉省时省工省劲,百把头成品活猪送到三十多华里远的县城,全靠的是四五个人合伙沿路沟、路沿持棍执鞭驱赶,没有足够的耐力、心劲儿,没有足够的跑功撵猪之功力,是无论如何也挣不了这块儿八毛钱。

青年时代,更是得益于巧借供销社周围的风水宝地,解决了家庭生活的困难。由于供销社的兴旺发达,人流量大,周围乱停乱放自行车成为当时的一大隐患。自行车被偷盗现象不时出现。当地派出所为从根本上治乱,遂在我村招聘人员对供销社门前自行车进行专门看管。我的爱人和一位吴姓姑娘有幸入选,一干就是四、五年。看管一辆自行车收入三分钱,平均一天能有上百辆自行车,可分得一块四五毛钱,一个月妻子也能为全家贡献四十多元。

遥想当年国营供销社的优势,故事多多,情长纸短;盼望国营供销社再度崛起,星光璀璨。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白鹭国学苑 ( )

GMT+8, 2024-6-3 23:23 , Processed in 0.042927 second(s), 20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