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国学苑

白鹭国学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楼主: 午午

[技巧] 每日晨读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联律四字歌
    2017年2月17日

联律四字歌

楹联文化,源远流长。中华瑰宝,璀璨辉煌。
名刹古建,楼阁殿堂,楹联映彩,气宇轩昂。
节日典庆,欢乐颂扬,哀思抒怀,楹联登场。
两行文句,适用极广。联律通则,已有定章。
基本规律,当记心上。上下两联,相得益彰。
字句对等,语句相当。词性对品,上下对仗。
结构对应,平衡适当。义序虚实,对应排放。
节律对拍,语流顺畅。字节不乱,节奏性强。
平仄对立,交替得当。上联收仄,平置下方。
形对意联,主题一样。形式对举,意韵深长。
认真书刻,遒劲端装。上下两联,切忌倒放。
面对门额,右手为上。橫批不计,置于中央。
创作楹联,须知技方。三大避忌,必记端详。
不规重字,切勿合掌。上忌三仄,下忌三平。
楹联艺朮,知识面厐,悉心钻研,始品馨香。
诗词格律,文坛故掌,勤奋学习,破茧遨翔。
普及通则,任重道长。有待诸君,扬帆远航。


整理分享 白鹭中文网-白鹭书院/  http://www.blzww.com/forum.php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
    2017年2月18日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

明月照出了一些欢喜,也照出了人生的种种困顿。明月的和谐、宁静、婉约、朦胧、淡泊,所有的这些特质不仅仅是审美,更重要的,它也是人的心灵映像。世间的纷扰万物,充满耳目,嘈杂喧嚣,但只有茫茫静夜中的皎皎明月,可以直指人心。
人对明月的爱怜,一方面,是对自然之美的珍惜,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的人生和灵魂的映照。所以,中国的历代诗人们,才会在明月上寄托了那么多的情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是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漫漫长夜里,积郁在心中的满满相思,也许你在梦中,可以掬起一捧月光,交在她的手心。也许梦里月色,真切映照出那位盈盈如月的佳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在所有的明月中,中秋的明月是天心的图腾。
所有的牵挂,所有的怀念,都在同一个时刻抒发、寄托。千古中秋月夜,不变的是中国人的心灵。
白居易写《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朋友的心随明月照进了自己的生命。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以一个女孩子的口吻,嗔怪她的情人:你怎么不像月亮一样?月亮对我多好,我走到南北东西,任何地方都能看见它,它对我只有相随,从来没有别离。
但是词人紧接着又说,“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语锋一转,这回却是怨恨。
恨你又如同楼头的明月一样,一瞬圆满,转盈为亏,短暂的团聚之后你立刻就要离去。漫漫等待,悠悠相思,等待下一轮的圆满,还需要多久?什么时候才能只有团圆,没有分离呢?
一轮江楼明月,流转之间,包含了我们所有的心事。你觉得明月吝啬吗?它真的吝啬。因为每月最圆只有一天,一年十二月中只有中秋最满。但是你再想想,月亮慷慨吗?月亮也真的慷慨。它夜夜相随,不管你能不能意识到它的存在,不管你是不是愿意向它瞩目,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向它寄托情感。
《五灯会元》上说:“万古长空,浩瀚、清澈的天空与璀璨明亮的月色紧密相连。看清了月相盈亏,我们的心可以洞悉的可是一份从容永恒。
苏东坡在《前赤壁赋》中说:“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有清风明月无价,是大自然的赐予,随时供你取用,一生相伴相随。那些怀情抱恨的人,总怨天空满月难得。其实如果愿意把心放开,那些如钩的月牙,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如果愿意跟明月一起流转在盈亏之间,那你也可以和明月一起见证古今,见证我们的魂魄。
因为有情,明月不仅见证了个体生命的缺憾、心事的宛转,它还真正照见了江山千古、沧海桑田。
我们小时候都会背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今天,念起“秦时明月汉时关”这七个字,那种万古长风扑面而来的呼啸之遥想它如何静默地见证古今?究竟是明月舍弃了我们,还是我们忘却了明月?

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因为我们不看它了,它才离我们越来越远,那些千古心事也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每个夜晚,城市在喧嚣,人心在痴缠,只有月光,悄悄地探访这个无常的人间。月光去过的地方,于历史上或者繁华,或者冷清,在今天几乎都已经改变了容颜,只有月光不变,只有诗意还在流连。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山围故国周遭在/刘禹锡
    2017年2月19日

刘禹锡写的月光,依依不舍,探访了多么寂寞的一座空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曾专门到南京寻访过石头城这个地方。当地的朋友带着我,七拐八绕,到了一片特别大的垃圾场前,说:“过不去了,你就站在这里看吧,前面就是石头城。”那一刻,我蓦然心惊,这座金粉古都的石头传奇,居然如此荒败,如此残破!我只能在心里回味,体会着潮水拍击过石头城城壁时空空荡荡的回响,那份兀自多情的寂寥是不是也会怅然若失……
时光悄悄远逝,城池依旧,供人凭吊,供人缅怀。明月多情,江水多情,它们摩挲逡巡着六朝繁华的胜地,悄悄地来,默默地走,夜深人静,没有人注意到月亮,但月亮留心着人世,见证着古今。

读着这样的诗词,有时候我会想:为什么诗意好像离我们的生活远了呢?不是明月变了,不是诗意变了,变化的只是我们的心,只是那份悲天悯人的情怀远了而已。在今天,现代化的生活方式,高速运转的生活节奏,让我们的心变粗糙了,没有了如丝如缕的牵绊,缺少了细腻的战栗与颤抖,我们不会惦记明月,不会品味诗意——多情的明月悄悄越过女墙,探望了一座静默的石头城。
刘禹锡写南京石头城的明月,“淮水东边旧时月”,这轮明月不仅是历史的明月,也是地理的明月。在“淮水东边”,不仅有着六朝繁华的南京城,还有着盛唐繁华的扬州府。唐朝的徐凝在《忆扬州》中说:“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这句诗,一下子让扬州如此奢侈地垄断了天下明月三分之二的美。
明月与扬州,是唐朝诗人心中最美的月色与最美的城池的相遇——才子杜牧如此咏叹:“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那是什么样的时节?
秋风未冷,月色如烟,情思浪漫,箫声袅袅。明月在扬州停驻千年,见证了不同的沧桑变化,也引发中国的一代代诗人们的诗情。一路明月扬州走到南宋,姜白石写下《扬州慢》,想起了当年的“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多情杜牧到了今天的扬州,也是要惊叹的,他还能接受今天的凋敝吗?“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都已经找不到了;“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水月犹在,但月已经是冷月,水已经是寒波。冷月、寒波的波纹底下隐匿了当年的繁盛。“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嫣红的芍药花也还灿烂地开在老地方,这样的繁花明月,坚守着一份为谁的痴情?
晚唐的许浑有诗:“今来故国遥相忆,月照千山半夜钟。”一个个不眠之夜,听着夜半沉沉钟声,望着天空满满月色,你会将一切家国之思注到心头。穿行在历史的流光中,抬头仰望夜空清辉,你就会知道,为什么这一轮明月高悬在中国诗坛的上空,千古不肯陨落。
它有太多太多的记忆,它也有太多太多的憧憬。在明月那里,不管古往今来有多少激情澎湃,有多少豪情梦想,最终都会“一樽还酹江月”,所有的心情,所有的故事,都会在月色中,被记录,被化解,被消融。

每日一典: 等量齐观
[拼音] děng liàng qí guān
[解释] 等:同等;量:衡量,估量;齐:一齐,同样。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
[出处] 清·况周颐《蕙风词话》:“或带烟月而益韵;托雨露而成润;意境可以稍变;然而乌可等量齐观也。”

整理分享 白鹭中文网-白鹭书院/  http://www.blzww.com/forum.php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一斛珠·晓妆初过 /李煜
    2017年2月20日

一斛珠·晓妆初过

朝代:五代 作者:李煜

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释义:晓妆只粗粗理过,唇边可还得点一抹沉檀色的红膏。含笑未唱,先露一尖花蕾船的舌尖,于是樱桃小口微张,流出了婉转如莺的清歌。到了场下的酒会,就又娇爽多了。小盅微啜似乎还不够过瘾,换过深口大杯拚醉,哪在意污湿罗衣?最传神的是,笑嚼着红嫩的草花,向心上人唾个不停。

注释:
① 一斛珠:词牌名。又名“一斛夜明珠”“怨春风”“醉落魄”“章台月”“梅梢雪”等。清毛先舒《填词名解》中释其名曰:“唐玄宗在花萼楼,会夷使至,命封珍珠一斛,密赐梅妃。妃不受,赋诗云:‘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付使者曰:‘为我进御。’上览诗不乐,令乐府以新声度之,号“一斛珠”。曲名始此也。”据考,李煜所作此首《一斛珠》为此调首见。

② 晓:《词谱》《古今词统》《花草粹编》《历代诗余》《全唐诗》《诗余图谱》等文本均作“晚”。沈际飞选评《草堂诗余》(古香岑四集本)中注:“一作晚,误。”晓,早晨。晓妆初过:指早晨起床刚刚梳洗打扮完毕。

③ 沈檀:即“沉檀”。沈,《醉翁琴趣》外篇作“浓”。沉,带有润泽的深绛色。檀:浅绛色。沉檀:一种妇女妆饰用的颜料,唐、宋时妇女闺妆多用它,或用于眉端之间,或用于口唇之上。《花间集》阎选《虞美人》词中有“臂留檀印齿痕香”之句,毛熙震《后庭花》词中亦有“歌声慢发开檀点”之句,都是描绘以檀注唇的情形,这里也是。注:这里是点的意思。轻注:轻轻点画。些儿个:当时方言,意谓少许,一点点。

④ 向:《醉翁琴趣》外篇中作“见”。人:吴本二主词、侯本二主词中缺字。丁:《花间集补》中误作“了”。丁香:常绿乔木,又名“鸡舌香”,“丁子香”,丁香子如钉,长三、四分,可以含于口中。古时用以代指女人的舌头。颗:指牙。丁香颗:这里指女人口内之牙,此句描绘歌女开口歌唱,舌齿微露,形容得意的神情。
清歌:清脆响亮的歌声。也指不用乐器伴奏的独唱。南朝宋谢灵运《拟魂太子“邺中集”诗·魏太子》中有句:“急弦动飞听,清歌拂梁尘。”

⑤ 暂:《醉翁琴趣》外篇中作“渐”。引:使得。樱桃破:指女人张开娇小红润的口。樱桃,落叶乔木。果实多为红色,味道甜美或略带酸味。古人常用樱桃比喻女子口唇。白居易诗有“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唐李商隐《赠歌妓》诗之一:“红绽樱桃含白雪,断肠声里唱《阳关》。”唐韩偓《袅娜》诗云:“着词但见樱桃破,飞盏遥闻豆蔻香。”破,张开。此句描写歌女们张开红润小口歌唱的情形。

⑥ 罗袖裛(yì)残殷色可:罗袖,质地较薄的丝衣的袖。裛,熏蒸,这里指香气。残,指香气消失殆尽。殷,深红色。可,意近“可可”,这里是模模糊糊、隐隐约约的意思。元稹《春》诗:“九霄浑可可,万姓尚忡忡。”此句说歌女的丝制的衣袖上的香气已经消失将尽,深红的颜色也只隐约可见了。

⑦ 杯深旋(xuán)被香醪(láo)涴(wò):杯深,指酒杯斟酒斟得很满,引申意谓酒喝得过量。旋,随即,很快地。香醪(láo),美酒,醇酒。本是一种汁滓混合的醇酒,味甜。涴(wò),沾污,污染。《醉翁琴趣》外篇中作“污”。

⑧ 绣床:铺着织绣的床,这里指歌女的床。凭:倚靠,靠着。娇:《醉翁琴趣》外篇作“情”。娇无那(nuò):这里是形容娇娜无比,不能自主的样子。无那,犹言无限,非常之意。

⑨ 烂嚼(jiáo)红茸(róng):烂嚼,细嚼。嚼,用牙齿磨碎食物。红茸,吕本二主词、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本《尊前集》中均作“红绒”。即红绒,刺绣用的红色丝线。

⑩檀郎:西晋文学人潘岳是个出名的美男子,小名檀奴,后世文人因以“檀郎”为妇女对夫婿或所爱的男子的美称。唾(tuò):萧本二主词中作“吐”,误,“吐”与“唾”韵不同。唾,将口中含物吐出来。


【一斛珠】范词欣赏:常用体【一斛珠】唐·李煜(57字八仄韵)

上阕
仄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仄。(第一【意群】,两单仄韵)
晚妆初过,沈檀轻注些儿个。
中平中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第二【意群】,两单仄韵)
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下阕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第三【意群】,先双后单仄韵,标准体也是两单仄韵)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
中平中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仄。(第四【意群】,两单仄韵)
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注:
1.标准体【一斛珠】的【主韵律】,统一是“纯”【律词句】的“仄平平仄”单仄入韵。
2.【一斛珠】是双调四个【意群】,每个【意群】各有两韵,但只有【意群】结尾是句号,特征十分明显。
3.请注意未入韵的四字句,以“仄仄平平”为首选,但可宽泛使用“中仄平平”。
4.所谓常用体,即下阕首句替换“中仄中平平仄仄”双仄入韵,其实明显“破坏”了句型的“纯”单仄韵。
5.特别注意,“向人微露丁香颗”及“绣床斜凭娇无那”句,是分属于第二、四【意群】,是逗号结尾。
6.标准平仄谱的“中”表示“可平可仄”,其它平仄一字不可易。

格一
双调五十七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
例词:李煜《一斛珠·晚妆初过》
中平中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晚妆初过,沈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
仄仄平平(句)中仄平平仄(韵)
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平平中仄平平仄(韵)仄平中仄平平仄(韵)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
仄仄平平(句)仄仄平平仄(韵)
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注】此词后段起句第二字、第六字俱仄声。宋苏轼词“自惜风流云雨散”,张先词“今夜掩妆花下语”,晏几道词“若问相思何处歇”,三作与此同,余俱照张先“山围画障”词体填。 按《尊前集》李煜词注“商调”,乃夷则之商声。金元曲子照“山围画障”词体填者注“仙吕调”,乃夷则之羽声,则知两换头句平仄,确系音律所关,故此词作图,只就苏、张、晏三词校注。如晏词之前段起句“鸾孤月缺”,“鸾”字平声,“月”字仄声。第二句“两情惆怅音尘绝”,“两”字仄声。苏词第二句“垂杨乱掩红楼半”,“乱”字仄声。晏词第三句“如今若负当时节”,“如”字平声,“若”字仄声。结句“曾醉离歌宴”,“曾”字平声。后段起句“自惜风流云雨散”,“自”字仄声,“风”字平声。张词第二句“明朝芳草东西路”,“芳”字平声。第三句“愿身不学相思树”,“不”字仄声。

格二  双调五十七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
例词:张先《醉落魄 吴兴莘老席上》

中中中仄(韵)
山围画障。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风溪弄月清溶漾。
中中中中平平仄(韵)
玉楼苕馆人相望。
中仄平平(句)中仄中中仄(韵)
下若醲醅,竞欲金钗当。
中平中仄平中仄(韵)
使君劝醉青娥唱。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分明仙曲云中响。
中中中中平平仄(韵)
南园百卉千家赏。
中仄平平(句)中仄中中仄(韵)
和气兼春,不独花枝上。

【注】此与李词同,惟换头句平仄异。因宋词如此填者甚多,金元曲子注仙吕调者正与之合。此系音律所关,故亦编入,另列一体。 前段第一句,周密词“忆忆忆忆”,上“忆忆”二字俱仄声,晏几道词“满街斜月”,“斜”字平声。第二句,苏轼词“故山归计何时决”,“故”字仄声,“归”字平声。第三句,欧阳修词“对酒当歌寻思著”,“酒”字平声,“歌”字仄声,范成大词“垂云卷尽添空阔”,“垂”字平声,“卷”字仄声。第四句,苏轼词“惟有佳人”,“惟”字平声。第五句,周紫芝词“真个睡不著”,“真”字平声,“睡”字、“不”字俱仄声。后段第一句,晁补之词“谁家红袖阑干曲”,“谁”字、“红”字俱平声,晏几道词“心心口口长恨怍”,“恨”字仄声。第二句,高观国词“倚阑一望情何极”,“倚”字、“一”字俱仄声。第三句,欧阳修词“恨别王孙愁多少”,“恨”字、“别”字俱仄声,“王”字、“孙”字俱平声。第四句,张元干词“客里惊春”,“客”字仄声。第五句,欧良词“同和醉落魄”,“同”字平声,“醉”字、“落”字俱仄声。


格三 双调五十七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
例词:周邦彦《醉落魄·葺金细弱》

平平仄仄(韵)
葺金细弱。
平平仄(读)仄平平仄(韵)
秋风嫩、桂花初著。
仄平平仄平平仄(韵)
蕊珠宫里人难学。
平仄平平(句)平仄仄平仄(韵)
花染娇荑,羞映翠云幄。
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清香不与兰荪弱。
仄平平仄仄平仄(韵)
一枝云鬓巧梳掠。
仄平平仄平平仄(韵)
夜凉轻撼蔷薇萼。
平仄平平(句)仄仄仄平仄(韵)
香满衣襟,月在凤凰阁。

【注】此与张先词同,惟前段第二句作上三下四句法异。黄庭坚词“韶声断、六么初彻”,高观国词“寒江上、雨晴风急”,史达祖词“空分付、有情眉睫”正与此同。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

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表示可平可仄。)


典范词作  

李煜《醉落魄·晓妆初过》

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范成大《醉落魄·雪晴风作》
雪晴风作。松梢片片轻鸥落。玉楼天半赛珠箔。一亩梅花,吹裂冻云幕。
去年小猎漓山脚。弓刀湿遍犹横塑。今年翻伯貂裘薄。寒似去年,人比去年觉。

苏轼《醉落魄·轻云微月》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 孤城回望苍烟合。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 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长作东南别。

苏轼《醉落魄·分携如昨》
分携如昨。人生到处萍漂泊。偶然相聚还离索。多病多愁,须信从来错。
尊前一笑休辞却。天涯同是伤沦落。故山犹负平生约。西望峨嵋,长羡归飞鹤。


每日一典: 哀毁骨立
[拼音] āi huǐ gǔ lì
[解释] 哀:悲哀;毁:损坏身体。骨立:形容极瘦;只剩下骨头架子。指因丧亲极度悲哀;瘦得只剩下骨架。形容守孝期间悲痛尽礼。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

整理分享 白鹭中文网-白鹭书院/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http://www.blzww.com/forum.php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别董大二首【唐】高适
    2017年2月21日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注释
⑴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⑵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曛 :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⑶谁人:哪个人。君:你,这里指董大。
⑷翮(hé):鸟的羽翼。飘飖(yáo):飘动。六翮飘飖,比喻四处奔波而无结果。
⑸京洛:长安和洛阳。译文 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赏析 这两首诗是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作品勾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表现了诗人当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但没有因此沮丧、沉沦,既表露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


公元747年(唐玄宗天宝六年)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是年冬,与高适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高适写了《别董大二首》。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适的《别董大二首》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这两首送别诗作于公元747年(天宝六年),当时高适在睢阳,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但在这两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从诗的内容来看,这两篇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两句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可见他当时也还处于“无酒钱”的“贫贱”境遇之中。这两首早期不得意时的赠别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但诗人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给人一种满怀信心和力量的感觉。

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则不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也就不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



【每日一典】爱屋及乌

[拼音] ài wū jí wū
[释义] 乌;乌鸦。喜爱那所房屋;连房屋上的乌鸦也一并喜爱。比喻由于喜爱某人也连带地喜爱与他有关系的人或物。

[语出]  《尚书大传》卷三:“纣死;武王皇皇;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问曰:‘入殷奈何?’太公曰:“‘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

[近义]   相濡以沫
[反义]   爱莫能助 殃及池鱼

整理分享 白鹭中文网-白鹭书院/ http://www.blzww.com/forum.php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山坡羊·道情【元】宋方壶
    2017年2月22日

山坡羊·道情【元】宋方壶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
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
一茅斋,野花开。
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
陋巷箪瓢亦乐哉。
贫,气不改;达,志不改。

注释
①紫罗袍:古代高级官员的服装。
②陋巷箪瓢:《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译文
我爱青山,愿与它相伴;我爱白云,想让它相陪。做梦也梦不到穿上紫罗袍系了黄金带。只要有一间茅屋,周围野花盛开,管他谁家兴旺,谁家衰败。过着穷日子,我也挺愉快。贫穷时,骨气不丢;富贵了,志气不改。

赏析
此是一首言志曲。它表达出了作者的一片浩然之气,真正达到了“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境界。不管谁人成败(无力改变,并非消极避世),谁兴帝业,我绝不依附,永葆自由之身。


作者简介

宋方壶,名子正,华亭(今上海松江县)人。至正(一三四一--一三六八)初年,曾客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市),来往湖山之间。后来,由于"海内兵变,西北州郡毒于侵暴屠烧,而编民于死者十九"。便移居华亭,住在莺湖之西,"辟室若干楹,方疏四启,昼夜长明,如洞天状。有石焉崭然而献秀,有木焉郁然而交阴。盖不待驭冷风度弱水而坐致'方壶'之胜,因揭二字以名之"。
尤其是“甲第连云,膏腴接壤,所欲既足而无求于外,日坐‘方壶’中,或觞或弈”。又,传说有座仙山名‘方壶’,而宋子正"不择地而有其乐,则非'方壶'而'方壶'也"。可见他多年正是过着一种隐居生活。


【每日一典】白虹贯日 bái hóng guàn rì
  [释义] 虹:这里指的是“晕”(yùn);即日光通过云层中的冰晶时;经折射而形成的光圈;贯:穿。古人迷信;认为这种异常的天象;是天变将发的征兆;将有不平常的事件发生。
  [语出]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昔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

  整理分享 白鹭中文网-白鹭书院/  http://www.blzww.com/forum.php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一剪梅【宋】李清照
    2017年2月23日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词内注释】
①一剪梅:词牌名。宋周邦彦词中有“一剪梅花万样娇”句,故名。又名《腊梅香》,《玉簟秋》等。双调六十字,平韵。
花。香残:指荷花凋谢。玉簟:光泽如玉的竹席。秋:指身感凉意。
③罗裳:丝绸制的裙子。
④兰舟:船的美称。一说木兰舟。因木兰舟坚而且有天然香气,故以木兰舟为船的美称。
⑤锦书:书信的美称。此指情书。
⑥雁字:雁群飞行时排列整齐,有时像“一”字,有时像“人”字,故称雁字。古代传说,雁儿会捎带书信,故作者看见雁就想起丈夫的书信。
⑦自:只是的意思。飘零:凋谢坠落。
⑧一种相思:言彼此牵挂的感情一样。
⑨两处闲愁:言彼此两边都是为相思而愁苦。闲愁:此指离别相思之愁。
⑩此情无计可消除:意谓这种相思之情是没法排遣的。无计:没有办法。
⑾才下眉头皱着的眉毛刚展开来。
⑿却上心头:心里头却又惦记起来。以上两句,从范仲淹《御街行》“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脱胎而来。

【赏析】词一开篇:“红藕香残玉簟秋”,荷花已然凋残,尽是一片清秋冷落时节,这个“秋”字,正是作者触发情怀的节点,是缘景生情的根本,也是文章情气的基础。作者把“秋”这个抽象化的季节概念,用具有感性色彩和具象特征的“红藕香残”来表达。同时,秋凉的“香残”景象和清飒氛围最能激起人们的愁情幽绪,这在古典诗词是极为常见的,这说明了其审美上的对象特征和心理意绪上的对应同构关系。作者巧妙的避免了自然景象可能的对主体心理意绪的掩蔽,使读者产生审美上的偏向,而是把客体的自然物象作为引发情绪的媒介。即不是意大境小,也不是境大意小,而是微衰的秋境和幽然的秋思之间的相互契合。

  作者淡起微推,首先用淡笔勾勒季节特征,其后轻推出抒情主体的形象。“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两句足可玩味,“轻”,言其悄悄然;“独”,曰其仅然一身。何以如此?词至此可谓不着一字,然而其意脉潜隐其中,直到“云中谁寄锦书来”,其潜隐之意脉方才显豁,终显其表层意象。作者眺望秋际云天,原是企盼丈夫的“锦书来”,于是紧接“雁字回时”一句。“雁字”既是眼前实景,雁阵归然,长空嘹唳;也是寄兴之景,所谓鸿雁传书,本就是具有民族本色的传统意象,含有象征意义。当这这种翘首引怀,待书于景的意识,最终成为显性意识时,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所内蕴的深意也就得到了很好的解释。其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孑然一身,静静地等待雁传尺素,独自咀嚼那离别的伤情,悄然的排遣那铭心的思念。在这“轻”与“独”中不事张扬,无需为伴的去回味、咀嚼、体验、领略。上阕煞尾处,忽见“月满西楼”这一景象描述。这一收笔,绝极妙极。不但呼应了首句“红藕香残”的景象,且同时组成了一个空间上的立体环境体;红藕、兰舟、雁字、西楼。作者亦身在其中,独处一角,可谓身入词境。这时候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空间感下透现的时态感观,时空的灵动跃然纸上,此时流转在我们心间的是作者的情与意的深度交融,于是从最初的绘画美上升到一个更高的美学层面,意境美。

  本篇词作,上阕隐然相思之意,下阕则直宣情愫。“花自飘零水自流”,乃借景抒怀,暗中又扣合流水落花的伤感与无奈。可以说字字紧扣“相思”这一词中意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作者述及与丈夫身处两地,共处一种思绪之间,表明了作者与丈夫的心灵感应同为一律。可见此处是为双向而动。这与前人所作大部为对月独抒怀的感情脉思有着显著区别。然而“此情无计可消除”,作者如何为之?结尾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绝妙好词,除让人哑然称绝之外,唯有叹然。作者一路写来,或寄情于景,或景中含情,意象时露时显,于结尾处猛然一收,如群山之玉,塔顶明珠,给读者以强烈的审美刺激,使之心灵为之震动,深思、遐想。

【赏析】词一开篇:“红藕香残玉簟秋”,荷花已然凋残,尽是一片清秋冷落时节,这个“秋”字,正是作者触发情怀的节点,是缘景生情的根本,也是文章情气的基础。作者把“秋”这个抽象化的季节概念,用具有感性色彩和具象特征的“红藕香残”来表达。同时,秋凉的“香残”景象和清飒氛围最能激起人们的愁情幽绪,这在古典诗词是极为常见的,这说明了其审美上的对象特征和心理意绪上的对应同构关系。作者巧妙的避免了自然景象可能的对主体心理意绪的掩蔽,使读者产生审美上的偏向,而是把客体的自然物象作为引发情绪的媒介。即不是意大境小,也不是境大意小,而是微衰的秋境和幽然的秋思之间的相互契合。

  作者淡起微推,首先用淡笔勾勒季节特征,其后轻推出抒情主体的形象。“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两句足可玩味,“轻”,言其悄悄然;“独”,曰其仅然一身。何以如此?词至此可谓不着一字,然而其意脉潜隐其中,直到“云中谁寄锦书来”,其潜隐之意脉方才显豁,终显其表层意象。作者眺望秋际云天,原是企盼丈夫的“锦书来”,于是紧接“雁字回时”一句。“雁字”既是眼前实景,雁阵归然,长空嘹唳;也是寄兴之景,所谓鸿雁传书,本就是具有民族本色的传统意象,含有象征意义。当这这种翘首引怀,待书于景的意识,最终成为显性意识时,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所内蕴的深意也就得到了很好的解释。其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孑然一身,静静地等待雁传尺素,独自咀嚼那离别的伤情,悄然的排遣那铭心的思念。在这“轻”与“独”中不事张扬,无需为伴的去回味、咀嚼、体验、领略。上阕煞尾处,忽见“月满西楼”这一景象描述。这一收笔,绝极妙极。不但呼应了首句“红藕香残”的景象,且同时组成了一个空间上的立体环境体;红藕、兰舟、雁字、西楼。作者亦身在其中,独处一角,可谓身入词境。这时候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空间感下透现的时态感观,时空的灵动跃然纸上,此时流转在我们心间的是作者的情与意的深度交融,于是从最初的绘画美上升到一个更高的美学层面,意境美。
  本篇词作,上阕隐然相思之意,下阕则直宣情愫。“花自飘零水自流”,乃借景抒怀,暗中又扣合流水落花的伤感与无奈。可以说字字紧扣“相思”这一词中意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作者述及与丈夫身处两地,共处一种思绪之间,表明了作者与丈夫的心灵感应同为一律。可见此处是为双向而动。这与前人所作大部为对月独抒怀的感情脉思有着显著区别。然而“此情无计可消除”,作者如何为之?结尾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绝妙好词,除让人哑然称绝之外,唯有叹然。作者一路写来,或寄情于景,或景中含情,意象时露时显,于结尾处猛然一收,如群山之玉,塔顶明珠,给读者以强烈的审美刺激,使之心灵为之震动,深思、遐想。


每日一典: 月书赤绳
[拼音] yuè shū chì shéng
[解释] 月书:月下老人的婚书;赤绳:月下老人用以牵系婚姻的红绳。指已定下的婚约。
[出处]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四喜记·大宋毕姻》:“幸蓝桥玉杵先投,信月书赤绳难换。”

整理分享 白鹭中文网-白鹭书院/  http://www.blzww.com/forum.php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4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2017年2月24日

赏析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作者: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这是一首写女子失恋的名作,上阕写这位失恋女身处深深庭院,被轻烟似的杨柳包围更显得幽深阒寂,而她却被困闭在庭院更深处的重重帘幕 之中。下阕以景语写女主人公内心极度的悲痛情绪。
“雨横风狂”,女主人公心灵受摧残的象征;“门掩黄昏”,境界凄凉;“无计留春”,处境可怜。“泪眼问花”两句最为传神而受赞许。以 细节的生动,强调此女哀苦无告才含泪问花,花亦正被摧逼损害,同病相怜,红颜薄命,很有象征意味。

【注释】

⑴几许:多少。许,估计数量之词。
⑵堆烟:形容杨柳浓密。
⑶玉勒:玉制的马衔。
⑷雕鞍:精雕的马鞍。
⑸游冶处:指歌楼妓院。
⑹章台:汉长安街名。《汉书·张敞传》有“走马章台街”语。唐许尧佐《章台柳传》,记妓女柳氏事。后因以章台为歌妓聚居之地。
⑺乱红:凌乱的落花。

上片开头三句写“庭院深深”的境况,“深几许”于提问中含有怨艾之情,“堆烟”状院中之静,衬人之孤独寡欢,“帘幕无重数”,写闺 阁之幽深封闭,是对大好青春的禁锢,是对美好生命的戕害。

“庭院”深深,“帘幕”重重,更兼“杨柳堆烟”,既浓且密——生活在这种内外隔绝的阴森、幽遂环境中,女主人公身心两方面都受到压抑 与禁锢。叠用三个“深”字,写出其遭封锁,形同囚居之苦,不但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孤身独处,而且有心事深沉、怨恨莫诉之感。

因此,李清照称赏不已,曾拟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显然,女主人公的物质生活是优裕的。但她精神上的极度苦闷,也是不言自明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帘深楼迥及“乱红飞过”等句,殆有寄托,不仅送春也。李易安云:“此词余极爱之。”乃作“庭院深 深”数阕,其声即旧《临江仙》也。毛先舒《古今词论》:永叔词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

为什么呢?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人 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

“玉勒雕鞍”以下诸句,逐层深入地展示了现实的凄风苦雨对其芳心的无情蹂躏:情人薄幸,冶游不归,意中人任性冶游而又无可奈何。
咱们一些人写诗填词,都是现写现编,编不下去了,就硬憋凑数,是不是啊!这就是没有更好的布局谋篇。
  下片前三句用狂风暴雨比喻封建礼教的无情,以花被摧残喻自己青春被毁。“门掩黄昏”四句喻韶华空逝,人生易老之痛。春光将逝,年 华如水。结尾二句写女子的痴情与绝望,含蕴丰厚。

“泪眼问花”,实即含泪自问。“花不语”,也非回避答案,正讲少女与落花同命共苦,无语凝噎之状。“乱红飞过秋千去”,不是比语言更 清楚地昭示了她面临的命运吗?“乱红”飞过青春嬉戏之地而飘去、消逝,正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也。

在泪光莹莹之中,花如人,人如花,最后花、人莫辨,同样难以避免被抛掷遗弃而沦落的命运。“乱红”意象既是下景实摹,又是女子悲剧性 命运的象征。
这种完全用环境来暗示和烘托人物思绪的笔法,深婉不迫,曲折有致,真切地表现了生活在幽闭状态下的贵族少妇难以明言的内心隐痛。

当然,溯其渊源,此前,温庭筠有“百舌问花花不语”(《惜春词》)句,严恽也有“尽日问花花不语”(《落花》)句,欧阳修结句或许 由此脱化而来,但不独语言更为流美,意蕴更为深厚,而且境界之浑成与韵味之悠长,也远过于温、严原句。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4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古诗词欣赏』烛影摇红·松窗午梦初觉 ▏毛滂
    2017年2月25日


烛影摇红·松窗午梦初觉

朝代:宋 代
作者:毛 滂
原文:
一亩清阴,半天潇洒松窗午。床头秋色小屏山,碧帐垂烟缕。枕畔风摇绿户。唤人醒、不教梦去。可怜恰到,瘦石寒泉,冷云幽处。
赏析: 上片首句“一亩清阴”,极言松阴覆盖面积之广大;次句“半天潇洒”,极言松树之高爽。意此句下缀“松窗午”三字,总括上文,兼点题面,说明以上情景,均为午梦初觉时透过窗口所看到的。“床头”二句写近景。屏山,即屏风。“碧帐”,即绿色帐子,古代常称“碧纱厨”。因为窗外为松阴所笼置,所以室内光线变得非常暗淡,床头的屏风象是蒙上一层层秋色,床上的碧纱帐子象是一缕缕绿烟。这种景象都是从枕上看出去的,都恰到好处地描写了松窗下的凉意,切合“午梦初觉”的特定情境。此二句造语宛转含蓄,词笔工炼而传神。

过片由写景转向写人,表达了词人自身的心怀意绪。词人午梦方醒,可是松阴笼置之下,又觉得凉意可人,仍然流连梦境之中,心中充满了似梦似醒的迷蒙之感。结拍三句,写词人留恋梦境的景况。此三句为虚写,句句轻悠缥缈。词人醒前所梦见的,是来到一个所,那里有瘦石,有寒泉,有冷云。词人极善于炼字炼意,“瘦”、“寒”、“冷”诸字,都是精心提炼出来的,把现实中的松窗凉意带入梦境,又升华为幽静恬美,富于诗意的境界,从而产生一种引人入胜的情韵。

此词以清泚的笔触,将夏日炎炎烈日下词人高卧松阴下的心怀、意绪表达得颇富诗情画意,读来饶有情味,引人入胜。

作者简介:毛滂,字泽民:衢州江山人,约生于嘉佑六年(1061),卒于宣和末年。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


来自《淮风诗刊》/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4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别董大二首【唐】高适
    2017年2月26日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注释 ⑴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⑵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曛 :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⑶谁人:哪个人。君:你,这里指董大。

⑷翮(hé):鸟的羽翼。飘飖(yáo):飘动。六翮飘飖,比喻四处奔波而无结果。

⑸京洛:长安和洛阳。译文 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就像鸟儿 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赏析 这两首诗是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 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作品勾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表现了诗人当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但没有因此沮丧 、沉沦,既表露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

公元747年(唐玄宗天宝六年)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是年冬,与高适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 ,高适写了《别董大二首》。

在唐人赠别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 ,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适的《别董大二首》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这两首送别诗作于公元747年(天宝六年),当时高适在睢阳,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 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 贱的境遇之中。但在这两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从诗的内容来看,这两篇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 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 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两句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曛,即曛黄, 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 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 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 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 ,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 。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可见他当时也还处于“无酒钱”的“贫贱”境遇之中。这两首早 期不得意时的赠别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但诗人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给人一种满怀信心和力量的感觉。

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 ,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 而出,则不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也就不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

【每日一典】爱屋及乌

[拼音] ài wū jí wū
[释义] 乌;乌鸦。喜爱那所房屋;连房屋上的乌鸦也一并喜爱。比喻由于喜爱某人也连带地喜爱与他有关系的人或物。

[语出]  《尚书大传》卷三:“纣死;武王皇皇;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问曰:‘入殷奈何?’太公曰:“‘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 之乌。’”

[近义]   相濡以沫
[反义]   爱莫能助 殃及池鱼


整理分享 白鹭中文网-白鹭书院/  http://www.blzww.com/forum.php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白鹭国学苑 ( )

GMT+8, 2024-6-8 06:21 , Processed in 0.063549 second(s), 20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