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国学苑

白鹭国学苑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楼主: 午午

[技巧] 每日晨读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什么叫诗歌(4)
    2017年2月7日


△李瑛《一月的哀思》:
敬爱的周总理,
我不能去医院瞻仰你,
只好攥一张冰冷的报纸,
静静地,
伫立在长安街的暮色里。
任一月的风,
撩起我的头发,
任昏黄的路灯照着冰冷的泪滴……

④闺怨妇思:
△李清照《点降唇·闺思》: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李清照《一剪梅·别愁》: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白《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旧日,是妄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李白《子夜吴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春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金昌绪《春怨》(唐):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二】、诗歌发展的历程:
1、古歌谣;
茕茕白兔,东走西顾。
衣不如新,友不如故。
全文用比兴手法,前句写物,后句写情,一起一应,回环往复。首先,白描手法,写一只貌似不相干的兔子,“东走西顾”,实在暗寓指人生百年活着的经历。以“衣不如新,又不如故”收尾,则如一白发长者把人生经验娓娓道来,让人如沐春风之温馨。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什么叫诗歌(5)
    2017年2月8日

2、诗经:
305篇,5篇有目无辞,亦称“诗三百”。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六艺”:风(15国风160篇)、雅(朝廷官吏作品105篇)、颂(庙堂祭祀乐歌40篇)、赋(直陈其事)、比(打比方)、兴(先言他物,然后引出所歌咏之事)。

3、楚词:
以屈原为代表继承“诗经”传统,创浪漫主义新诗体。

4、汉乐府:
“乐府”是负责采风的音乐机关名称。“乐府双璧”:《木兰诗》、《孔雀东南飞》 。

5、唐诗:
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

6、宋词:
豪放派(苏辛派)
婉约派(姜夔、刘永、李清照)。

7、元曲:
含散曲和杂剧 。

8、自由诗(新诗):
五四运动后的诗歌。

来自《北美蝶恋花诗社》/
分享 白鹭中文网 - 白鹭书院/  http://www.blzww.com/forum.php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琵琶仙·中秋
    2017年2月9日

【琵琶仙·中秋 / 清·纳兰性德】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
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
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
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
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
只落得,填膺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
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词内文字注释:

①碧海:传说中的海名。
②冰轮:月亮代名之一,历来用以形容皎洁的满月。
③吹到二句:谓秋风把一片秋花吹开了,那明亮的月光犹如白雪。清辉,指明亮的月光。
④花径二句:捉迷藏,又称逮猫儿,儿童玩的一种游戏。井梧叶:谓井边的梧桐树叶。
⑤轻纨小扇:即纨扇。
⑥一任二句:紫玉,指笛箫。



译文

碧海青天,年年如此,而云间的月亮,却为何时圆时缺。今夜里,金风送爽,土花映碧,画栏桂树悬挂着一缕秋香;月亮光就像白雪一般晶莹透澈。谁知道,这好天良夜,却让人忧愁,让人悲咽。孤身只影,怎么可面对旧时明月。

那时节,也是这么个中秋夜,你和我,花径里捉迷藏,曾经将金井梧桐的霜叶惊落。手上轻巧的小纨扇,至今又经历几番凉热。一时间,不由得百感丛生;但这又与一般的相思离别无关。面对这旧时明月,只好让无情的紫玉萧,于寒风中吹烈。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越中览古
    2017年2月10日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这是一首怀古之作,是诗人游览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时所作。在春秋时代,吴越两国争霸南方,成为世仇。越王勾践于公元前四九四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报此仇。公元前四七三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诗写的就是这
件事。

   首句点明题意,说明所怀古迹的具体内容。二、三两句分写战士还家、勾践还宫的情况。消灭了敌人,洗刷耻辱,战士们凯旋而归;由于战事已经结束,大家都受到了赏赐,所以不穿铁甲,而穿锦衣。只“尽锦衣”三字,就将越王及其战士得意归来,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和骄傲的神情表现了出来。越王回国以后,踌躇满志,甚至荒淫逸乐起来,如花似玉的美人,就占满了宫殿,拥簇着他,侍候着他。

    “春殿”的“春”字,应上“如花”,描摹美好的时光和景象,非特指春天。仅此一点,就表明越王将过去的卧薪尝胆的往事抛之脑后。都城中到处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然而结句突然一转,过去曾经存在过的胜利、威武、富贵、荣华,现在只剩下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这一句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以慨叹出之。统治者莫不希望他们的富贵荣华是子孙万世之业,而诗篇却如实地指出了这种希望的幻灭。
   
    诗歌不是历史小说,绝句又不同于长篇古诗,所以诗人只能选取这一历史事件中他感受得最深的某一部分来写。他选取的不是这场斗争的漫长过程中的某一片断,而是在吴败越胜,越王班师回国以后的两个镜头。诗篇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获致的效果往往能够大大地加强。所以,通过热闹的场面来描写凄凉,就更觉凄凉之可叹。如此诗前面所写从前的繁华与后面所写现在的冷落,对照极为强烈,前面写得愈着力,后面转得也就愈有力。
   
    为了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诗人对这篇诗的艺术结构也作出了不同于一般七绝的安排。一般的七绝,转折点都安排在第三句里,而这首诗的前三句却一气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转到反面,就显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这种写法,非笔力雄健的诗人,是难以挥洒自如的。


分享 白鹭中文网 - 白鹭书院/  http://www.blzww.com/forum.php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趣味记忆入声字口诀
    2017年2月11日

趣味记忆入声字口诀:

出入别得瑟 恶毒罚活剥   
叔伯学阅读 肉食束陌客
赤脚逐鹤雀 夹克缺黑白  
玉足索铁袜 石穴刻笔墨
独酌缺十斛 宅室画绿竹  
寂寞学格律 发掘结哲学  
亵狎最恶劣 垃圾最龌龊  
昨日不射猎 蓝蝶入碧落
别国育蜜橘 虢国育芍药  
秘密得籍册 竭力不失窃
策略出业绩 嫡侄别割脉  
活泼不错落 叭哒接嘿嘿
越狱别涉猎 雳霹别触摸  
节俭不食肉 隔壁屋吃粥
粟粒值得获 鸽鹊逐菊陌  
赤脚压竹席 拾取决得失
屈辱直哭泣 揭发别失落

              古音中  可平仄两读,意思不变的,常用的,平仄通用字:
笼(名词除外)、
缭、獠、爹、峨、醒、
揉、颔、嵌、楷、撞、
喷、探、翰、叹、看、
讪、敲、髁、望、凭、
听、售、批、忘、驱、
泯、司、缠、扳、嘘、
潸、稍、欷、缔、飏、  
廷、浏  、淙  、砭、溶、
誉    澜  、谰、妊娠、.咱...【不全,大家陆续补充..】

  一、  字义相同,跨平仄两韵部的字
【看】  【叹】  【望】  【忘】  【听】  【醒】  【凭】  【钿】  【售】  【撞】  【泯】  【司】  【探】
二、意义的平仄两读字举例
【便】平声,安静;去声,方便。
【不】平声,同“否”。
【苍】平声,青苍;上声,莽苍。
【禅】平声,禅宗;去声,封禅。
【长】平声,形容词;上声,长幼,长成。
【称】平声,名称;去声,对称。
【乘】平声,升,驾乘;去声,车乘。
【除】平声,除夕,台阶;
【穿】平声,孔洞;去声,贯穿。
【传】平声,动词,流传;去声,传记。
【创】平声,创伤;去声,草创,惩创。
【吹】平声,动词,以口吹;去声,名词,鼓吹,如“横吹”。
【从】平声,动词,由;去声,名词,随从之人。
【当】平声,应当,担当;去声,正当,相称,心以为。
【调】平声,调和;去声,音调,征调。
【分】平声,动词,分开;去声,名词,名分。
【供】平声,供给;去声,陈设。
【观】平声,动词,看;去声,名词,寺观。
【冠】平声,名词,冠冕;去声,动词。
【翰】平声,名词,赤羽山鸡,鸟羽;去声,翰墨,文辞。
【荷】平声,名词;去声,动词,担负。
【和】平声,和谐;去声,唱和。
【华】平声,华美;去声,太华。
【间】平声,中间;去声,参与,离间。
【教】平声,使为;去声,名词,教化。
【禁】平声,同“胜”;去声,禁止,宫禁。
【浪】平声,沧浪;去声,波浪。
【离】平声,别离;去声,离去。
【令】平声,使;去声,命令,县令。
【论】平声,动词,讨论;去声,名词,言论。
【那】平声,何;去声,无那(无奈)。
【难】平声,形容词;去声,名词,患难,灾难。
【判】平声,动词,拚;去声,别,裁。
【傍】平声,同“旁”;去声,依傍。
【扁】平声,扁舟。
【颇】平声,形容词,偏;上声,副词,略。
【骑】平声,动词,骑马;去声,名词,车骑。
【强】平声,形容词;上声,勉强。
【任】平声,堪;去声,听凭。
【烧】平声,动词;平声,名词,猎人放火焚烧之处。
【胜】平声,胜过。(按:此义唐宋人常读平声)
【疏】平声,形容词;去声,名词,奏疏。(按:形容词多作“疏”)
【施】平声,施行;去声,施舍。
【思】平声,动词,思念;去声,名词。(按:晚唐以后有以仄为动词,或名词用平声者)。
【王】去声,统治,称王。
【为】平声,动词,作为;去声,因。
【闻】平声,动词;去声,名词,名誉。
【污】平声,名词;仄声,动词,使污。
【先】平声,时间在前的,祖先;去声,先行,事先致意。
【鲜】上声,少。
【相】平声,互相;去声,宰相。
【兴】去声,名词,兴致。
【行】去声,名词,德行。
【旋】平声,回旋;去声,俄顷。
【燕】平声,国名,州名,山名。
【要】平声,动词,约;去声,欲得。
【衣】平声,名词;去声,动词,穿衣。
【殷】平声,形容词,富,大;上声,雷声。
【雍】平声,和;上声,州名。
【占】平声,占卜;去声,占据。
【正】平声,正月。
【治】平声,动词,治理;去声,形容词,治理得好。
【中】平声,内;去声,动词,射中。
【重】平声,重复;去声,形容词,轻重。
...................................................................................
平仄两音意义不同的字
疏  仄-名词    平-形容词
难  仄-名词    平-形容词
扇  仄-名词    平-动词
烧  仄-名词    平-动词
行  仄-名词    平-动词
吹  仄-名词    平-动词
思  仄-名词    平-动词
乘  仄-名词    平-动词
从  仄-名词    平-动词
传  仄-名词    平-动词
闻  仄-名词    平-动词
调  仄-名词    平-动词
论  仄-名词    平-动词
骑  仄-名词    平-动词
观  仄-名词    平-动词
兴  仄-名词    平-动词  形容词
令  仄-名词    平-动词  使
教  仄-名词    平-动词  让
分  仄-名词  名份        平-动词
王  仄-动词              平-名词
衣  仄-动词              平-名词
冠  仄-动词              平-名词
荷  仄-动词              平-名词
间  仄-动词              平-名词  中间
污  仄-动词  染          平-名词
中  仄-动词              平-其它
长  仄-动词及长幼        平-长短
漫  仄-动词  漫出        平-形容词  漫漫
相  仄-宰相              平-互相
燕  仄-燕子              平-国名
翰  仄-翰墨              平-鸟羽
便  仄-方便              平-安静
胜  仄-名胜              平-经得起  胜过
为  仄-因为              平-作为
雍  仄-州名              平-和也
占  仄-占据              平-占卜
扁  仄-形容词            平-名词  扁舟
治  仄-形容词            平-动词
正  仄-形容词  副词      平-正月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清平乐.春宵睡重 /辛弃疾
    2017年2月12日

清平乐
辛弃疾  

春宵睡重,梦里还相送。枕畔起寻双玉凤,半日才知是梦。
一从卖翠人还,又无音信经年。却把泪来作水,流也流到伊边。



  这是一首写离别苦闷的爱情词。

  辛弃疾一生写了许多“大声镗鞳”的抚时感事的词章,但“稼轩词,中调、小令亦间作妩媚语”(邹祗谟《远志斋词衷》语),其中颇有不失为优秀的篇章,这首《清平乐》,便是其中的一篇。

  词写一个闺中少妇,与所爱的人,一别经年,音讯全无,生死未卜。是所爱的人变了心,还是发生了什么意外?上片,“春宵睡重,梦里还相送。”写这个闺中妇人,春夜做了一个梦,梦见当年两人分别相送时的情景。她待要找寻玉钗分一半与所爱的人做纪念时,惊醒过来,“才知是梦”。写得情凄意切,感兴淋漓。

  下片,“一从卖翠人还,又无音信经年。”与心爱的人长久离别,而不能见面,且又无音讯。怎办呢?“却把泪来作水,流也流到伊边。”只好以眼泪作水,自离别以后,流的泪水,汇流成河。这由泪水汇成的河流,也早可以流到心爱人的身边了!描写得多么形象生动,维妙维肖,细腻感人。由于作家的笔触深入到描写对象的心灵深处,把握住特定环境下的特定情境,捕捉住足以代表情人之间别离苦闷的特定特征,因而塑造出有个性特征的动人形象,从而产生了感人的艺术效果。

  《宋四家词选·序论》说:“稼轩敛雄心,抗高调,变温婉,成悲凉。”概括了辛词的基本风貌。辛词以豪迈雄大见长,这方面的作品是极为丰富的。但是,辛弃疾也同时创作了一批以婉约秀娟而著称的作品。这些作品,如娇艳的春兰,与他的另一大批有如傲霜秋菊的作品,争奇斗艳,显示了作家生活的广阔和才华的超绝。正如这首《清平乐》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词人的心扉,让我们领略了他丰饶多姿的艺术才华。(贺新辉)


每日一典: 金壶墨汁
[拼音] jīn hú mò zhī
[解释] 指极其珍贵罕见的书画用品。
[出处] 晋·王嘉《拾遗记·周灵王》:“浮提之国献通善书二人,乍老乍少,隐形则出声,闻声则隐形,出肘间金壶四寸,上有五龙之检,封以青泥,壶中有墨汁如淳漆,洒地及石,皆成篆隶科斗之字。”


白鹭中文网- 白鹭书院 分享/ 本地图片,请重新上传http://www.blzww.com/forum.php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诗联术语
    2017年2月13日

1、诗联术语

①孤平
诗律术语。律语大忌。指五言“平平仄仄平”句型第一字用了仄声,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型第三字用了仄声,全句除了韵脚外只剩下一个平声,孤平是律诗(包括长律、律绝)的大忌,所以诗人们在写律诗的时候,注意避免孤平。在词曲中用到同类句子的时候,也注意避免孤平。

②失替
  失替,指一个句子中,位于246位置上的字,应该是 平 仄 平或者是仄平仄这样交替的形式出现的,但是,如果出现平平仄,或者仄平平,这就是失替。撰写对联时注意平仄相对,在同一句中,音步平仄必须交替使用,切忌失替。  例如:韬略终须建新国; 奋起还要读良书。 联中的“起”对“略”为仄对仄,失对(上下相同联位置)。起与要为二四位字同仄,失替(同一句中)了。
③三平尾
指的是下联最末三个字,不可以都是平声,也叫三平调。所以,在应用“一三五不论的定理时,要注意,有这种情况产生时,就不能一三五不论了,而是要论了”。
如:一年春作首==万事公为先。
尽管律诗中没有三仄尾的禁忌,不少联家也提出忌上联末三仄尾,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在创作对联时,也要尽量避免。如
“依法修行能入道”,若将“能”改为“可”就成了三仄尾。

④失粘
  失粘 作旧体诗术语。写作律诗、绝诗时平仄失误,声韵不相粘之谓。即应用平声而误用仄声,或应用仄声而误用平声。

⑤失对
“对”顾名思义,一联之中,平仄必须相对。就是说,如果出句某个位置上用的是平声字,那么对句同一位置上就必须用一个仄声字与它相对;如果出句某个位置上用的是仄声字,那么对句同一位置上就必须用一个平声字与它相对。凡是违反了“对”的规则的,就叫做“失对”。

⑥合掌
合掌为律诗一病。对仗的两句文意相同或相近,两句诗说了差不多的意思,是为合掌,是诗家所大忌。旧小说中的一些诗词,不精彩,主要毛病就是合掌之处太多。比如:
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
拳打南山猛虎,脚踢北海蛟龙。
跃浪震山川,推波昏世界。
凶如太岁撞幢幡,恶似丧门掀宝盖。
这些都是合掌。

⑦拗救
格律诗中出现拗句,采取一定的方式补救,称为"拗救"。拗救的方法,一般有本句自救和对句相救两种。
一般来说,格律诗中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律诗中如果多用拗句,就变成了古风式的律诗。上文所叙述的那种特定格式(五言"平平仄平仄",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也可以认为拗句之一种,得是,它被常用到那样的程度,自然就跟一般拗句不同了。现在再谈几种拗句:它在律诗中也是相当常见的,但是前面一字用拗,后面还必须用"救"。所谓"救",就是补偿。一般说来,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必须(或经常)在适当的位置补上一个平声。

2、诗词小赏
①《寓意》【宋】晏殊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溶溶月”,“淡淡风”,这是一个意境清幽、情致缠绵的境界,诗人触景生情,情思悠悠,将情语化作景语,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②《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的境界高妙,前人谓“似非吃烟火食人语”。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流进心里,美到无言。

③《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宋】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这首词含蓄真挚,字字关情,作者与恋人别后故地重游,引起对恋人的无限怀念,抒发对歌女小蘋的挚爱之情。

④《一剪梅·舟过吴江》【宋】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
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这是一首写在离乱颠簸的流亡途中的心歌。明艳的春光与凄楚的神魂在强烈地对照着,春深似海,愁深胜似海,在时光的流逝中,“春愁”却无法排遣。

⑤《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宋】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此词将女主人公的感情层次挖得很深,并用工笔将抽象的感情作了细致入微的刻画,在深深庭院中,仿佛能看到一颗被禁锢的心灵。

⑥《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此词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抒发作者所感到的闲愁。要问那伤心多深多长?就像那一川烟雨笼罩的青草,满城飞絮如同梅子黄时的雨。

⑦《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宋】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这首词曾被誉为《淮海词》中小令的压卷之作,描绘一个女子在春阴的怀抱里所生发的淡淡哀愁和轻轻寂寞。

⑧《行香子·题罗浮》【宋】葛长庚
满洞苔钱。买断风烟。笑桃花流落晴川。石楼高处,夜夜啼猿。
看二更云,三更月,四更天。细草如毡。独枕空拳。与山麋野鹿同眠。
残霞未散,淡雾沈绵。是晋时人,唐时洞,汉时仙。
这首词将山中风光的悠长,洞中岁月的洒脱,自然的美好和永恒,以及摆脱人世负担后的轻松,一一展示出来,富有野趣。

⑨《菩萨蛮五首》【唐】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词中江南的美,不是靠意象的美而烘托,却是靠浓挚的情感,而且是经过理性的浸润后的浓挚的情感动人。

⑩《苏幕遮·燎沉香》【宋】周邦彦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这首词中对荷花的传神描写被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为写荷之绝唱。

⑪《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⑫《山园小梅二首》【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这首诗将梅花写得超凡脱俗、俏丽可人,写照传神、言近旨远,提升了梅的品格,丰实了作品的境界,读来口齿噙香,令人赞叹。

转载 白鹭中文网-白鹭书院/ http://www.blzww.com/forum.php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舌尖上的诗词
    2017年2月14日

《次韵田园居》【宋】方岳

带郭林塘尽可居,秫田虽少不如归。
荒烟五亩竹中半,明月一间山四围。
草卧夕阳牛犊健,菊留秋色蟹螯肥。
园翁溪友过从惯,怕有人来莫掩扉。

秋风起,菊花黄,稻米香了,湖泊里的螃蟹也肥了。七月里吃尖脐(雄蟹),八月里吃团脐(雌蟹),一对蟹,一壶花雕酒,再来农历十五天上一轮金黄月,其间的圆满,是贴心贴肺的。如果饮食也讲究天时、地利、人和,那么此时此刻便是了。

《於潜僧绿筠轩》【宋】苏轼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傍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
世间那有扬州鹤?

东坡对于猪肉的喜爱是古今驰名的,他在黄州生活最苦的时候还发明了“东坡肉”,这位虔诚信佛的居士,始终无法放弃他的美食的喜好,也从不否认自己凡俗的一面。从这首诗的幽默机智,不正可看出东坡的生活态度吗?

食 粥【宋】陆游

世人个个学长年,
不信长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
只将食粥致神仙。

陆游活到85岁,养生秘诀之一就是喝粥。他每天熬粥必用山药。这首《食粥》诗是他经验之谈。哪些补益的药材可以放入粥里呢?陆游首选山药,尤其到了秋凉季节,“秋夜渐长饥作崇,一杯山药进琼糜。”陆游除了在早晨起床后喝粥,还在睡前要喝一碗山药粥,这样更加有益健康。

闲话扬州【清】易君左

江山最爱是才人,
心自能空尚有亭。
王四酒家风味好,
黄鸡白酒嫩菠青。


  这道菜选用了著名的三黄鸡,据说这个名字还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所赐,因其羽毛黄、爪黄、喙黄故名。想来洪武皇帝一定是吃美了,否则也不会给一只鸡赐名。



每日一典: 林籁泉韵
[拼音] lín lài quán yùn
[解释] 风吹林木和泉石相激而产生的悦耳声音。泛指天籁。
[出处]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自文字至文章》:“故凡虎斑霞绮,林籁泉韵,俱为文章。”

分享 白鹭中文网-白鹭书院/  http://www.blzww.com/forum.php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格律诗歌如何创造意境
    2017年2月15日

格律诗歌如何创造意境


诗歌创造意境的过程,就是对所反映的对象素材加以取舍的过程。这种过程,是我们在创作中必须掌握的。

主要有:

1、以少总多。诗歌所要反映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不能把生活中的所有现象都罗列进诗中,所以需要有一个选取、删简的过程。李东阳题的《墨竹》诗中说:

莫将画竹论难易,刚道繁难简更难。
君看萧萧只数叶,满堂风雨不胜寒。

他所说的画法与诗法相通,都要讲究简洁,尤其是绝句,更要简洁。画竹不是把所有的竹叶都画出来,而是只简要地画上几片竹叶,疏朗自然,却能使人从中体会出竹子萧萧作响,满堂风雨的韵味。王安石说:“浓要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也是这个意思,从“红一点”,就可以使读者感受到万紫千红的景色。这就是“以一总万”了。


2、以小见大。以小景传达大景大情,以小事写大内容,以小物写大主题。通过典型和象征,借助于人们的生活体验,达到以小见大的目的。如杜牧的诗《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二乔只是两个美女,但她们却代表着东吴政权的尊严,两个妇女如果被俘,这在战争中实在是小事,但在这里却意味着东吴政权的灭亡。这种小中见大的手法,是我们在诗中经常使用的。如黄巢《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花在什么时候开放,似乎并不是什么大事,但这里作者却要把在秋天开的菊花放到春天来开,体现作者改变现实的思想,这也是以小见大。

3、即物寓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如苏轼《花影》: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诗中对花影描绘得很形象,而其真正的用意,却是历来小人得志,挥之不去,却之又来。

还有曾巩的《咏柳》: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诗中说是严冬刚刚过,柳条还没有变黄,可是它却凭春风一吹,马上就猖狂起来。这里诗人以柳作比,描画出一些善于逢迎拍马、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形象。诗中有鄙视、嘲弄、劝喻、警告,这才是作者“咏柳”的真实目的和寓意所在。


4、虚实相生。虚是主观思想感情,实是客观景物形象。诗中如果只有虚,就会抽象说教,没有诗味;如果只有实,就会现象罗列,没有生气、情趣。“虚者枯,实在塞”,所以要虚实相生,情景交融。如这一首《七绝自嘲》:

中庭柳影自风移,独倚窗前浑不知。
堪笑他朝谁似我,未成功业便吟诗。

这里的中庭柳影移是写实,独倚窗前是写实,然后展开联想,“堪笑他朝谁似我”是一种想象,是虚。这种虚实结合,给人的感觉既言之有物,也诗意盎然,灵气与情趣俱现。这是前实后虚的写法。再如另一首的《闲情》:

半世多风雨,前尘老姓名。
云中千岭暮,江上一苇轻。

前两句是写虚,感叹半世的风风雨雨,连姓名也感觉经历了苍桑。后两句写实,写千岭暮,写江上苇,其实是写闲情。这是前虚后实的写法。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3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日晨读】《黄鹤楼》 作者:崔颢
    2017年2月16日


《黄鹤楼》 作者: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的得名缘自其位于武昌黄鹤山的地理位置《齐谐志》中有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的传说,《太平寰宇记》引《图经》中又有费文伟登仙驾鹤于此的记载。黄鹤楼旧址在今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大桥武昌桥头,相传始建于三国东吴黄武二年(223)。武昌古时叫鄂州。据《元和郡县志》记载:“鄂州城西临大江,西南角因矶名楼,为黄鹤楼。”也有传说记载,三国时一个名叫费文祎的人登仙,曾乘黄鹤在此楼休息,因此得名黄鹤楼。这使千年古楼蒙上了神奇色彩,更加闻名天下。


题咏黄鹤楼的作品很多,但举世公认崔颢的《黄鹤楼》堪称绝唱,连大诗人李白也因“崔颢题诗在上头”而搁笔。此诗写得意境开阔、气魄宏大,风景如画,情真意切。且淳朴生动,一如口语,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这一首诗不仅是崔颢的成名之作、传世之作,也为崔颢奠定了一世诗名的基础。《唐诗三百首》是后人对唐诗的选集,就把崔颢这首诗列为七律诗中的第一首。可见对此诗的器重。《沧浪诗话》(严羽)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诗人起笔从黄鹤楼远古的传说写起,昔日的仙人子安早已经乘着黄鹤离去,只留下了这座空空荡荡的黄鹤楼这远古传说的追溯,既令读者想知道黄鹤楼的来历,也无疑是为黄鹤楼罩上了一层神奇虚幻的神秘色彩。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无论从律诗的格律还是从意思上看都是承首联而来,仙人乘鹤而去了,而且再也没有回来过,在这漫长的年月里,黄鹤楼有什么变化吗?没有。“白云千载空悠悠”是在说天空的白云千百年来依然在空中飘来荡去,并没有因黄鹤一去不返而有所改变。在诗人的笔下,“白云”也仿佛有了情感,有了灵魂,千百年来朝来夕往,与黄鹤楼相伴。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句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


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时已黄昏,何处是我的家乡?烟波飘渺的大江令人生起无限的乡愁!这是写诗人所感,感叹人生,感叹乡愁。至此,诗人的真正意图才显现出来,吊古是为了伤今,抒发人生之失意,抒发思乡之情怀。

全篇起、承、转、合自然流畅,没有一丝斧凿痕迹。诗的前四句是叙仙人乘鹤的传说,写的是想象,是传说,是虚幻的;而后四句则是写实,写眼前所见、所感,抒发个人情怀。将神话与眼前事物巧妙融为一体,目睹景物,吊古伤今,尽抒胸臆,富含情韵,飘逸清新,一气贯通。该诗内容为吊古怀乡。登上黄鹤楼后,诗人为眼前的景色所感染,遂即兴赋诗,一气呵成。该诗自然清新,又有气势,为历代所推崇。据说,李白登楼看到此诗后,不禁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可见该诗的出色。


弥衡素有文气,但怀才不遇,终遭不幸,如今只剩下一片芳草萋萋。诗人见景生情,不由地联想到自己的漂零身世。虽然他以如椽的大笔为眼前的景物勾勒出一幅色彩鲜丽,形象优美的图画:红艳的阳光,白亮的浪花,浓绿的树木,但是景色虽好,终究还是异乡的土地啊!

昔人已乘黄鹤去,
古:仄平仄通平仄仄 ◆去【上声六语】【去声六御】
今:平平仄通平仄仄 ◆去【十二齐,i,er,ü】
此地空余黄鹤楼。
古:仄仄通平平仄平 ◆楼【下平十一尤】
今:仄仄通平平仄平 ◆楼【七尤,ou,iu(iou)】
黄鹤一去不复返,
古:平仄仄仄通仄仄 ◆返【上声十三阮】
今:平仄平仄仄仄仄 ◆返【八寒,an,ian,uan,üan】
白云千载空悠悠。
古:仄平平仄通平平 ◆悠【下平十一尤】
今:平平平仄通平平 ◆悠【七尤,ou,iu(iou)】
晴川历历汉阳树,
古:平平仄仄仄平仄 ◆树【上声
七麌】【去声七遇】
今:平平仄仄仄平仄 ◆树【十四姑,u】
芳草萋萋鹦鹉洲。
古:平仄平平平仄平 ◆洲【下平十一尤】
今:平仄平平平仄平 ◆洲【七尤,ou,iu(iou)】
日暮乡关何处是,
古:仄仄平平平仄仄 ◆是【上声四纸】
今:仄仄平平平仄仄 ◆是【十三支,(-i)(零韵母)】
烟波江上使人愁。


古:平平平仄仄平平 ◆愁【下平十一尤】
今:平平平仄仄平平 ◆愁【七尤,ou,iu(iou)】


在律诗中,这是一首破格之作。诗的前四句一气贯注,跌岩转折,连用三个“黄鹤”、两个“空”字,第三句几乎全用仄声,第四句又用三平调煞尾,完全摆脱格式和平仄的拘束,自然流泄,意到笔随,情跃纸上。对于这一七律中的离格奇绝之笔,沈德潜曾称赞它是“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

作为律诗,前四句既然破格,后四句就要力求整饬归正。否则,就把七律写成七古了。由于该诗后四句回到格律时文笔也很自然,因此它在整体上仍然给人以大气磅礴、一气呵成的感觉。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此诗实在是一种创新和突破,所以,人们不仅不以“离格”责之,反而弥觉新颖。
白鹭宗旨:文学原创基地,以文学交流为名义,以推出写手为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白鹭国学苑 ( )

GMT+8, 2024-6-7 11:03 , Processed in 0.057666 second(s), 20 queries .